王 艳,陆金英,杨建国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浙江 嘉兴 314036)
“十三五”时期,嘉兴市抢抓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市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搭建嘉兴“网上丝绸之路”,与沿线国家建立一条线上贸易与线下服务有机融合的网上贸易大通道。这一发展趋势必将有效推动嘉兴传统出口产业高端化、品牌化,促进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跨国经营能力,增强企业统筹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能力,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嘉兴产业的这一发展趋势将引致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大量需求。嘉兴地区目前外贸企业共计6000 余家,涉及生产型与外贸型企业,初步预计,嘉兴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将达到15000~20000 人,目前人才供给存在大量缺口。12. 集团化办学为探索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嘉职院自2010 年牵头组建欣禾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政校行企多元主体集团化办学。职教集团外贸分会成立了由地方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跨境电商企业和行业协会组成的外贸专业群合作委员会,成为外贸行业校企合作对接的重要平台。基于这一平台,集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行业企业联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等提供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校行企共建合作培养基地(产学研共同体、跨企业培训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合作课程开发和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建设等支持政策,积极鼓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
嘉职院外贸类专业从2009 年引企入校开始试点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立澳杰企业联盟后逐渐提高实施比例,培养学生数从最开始每年29 人,到现在每年50人,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设了澳杰联盟学院、英卡顿跨企业培训中心等合作培养实施载体,2015 年与2016 年合作开展了联合培养订单班。2017 年,依托澳杰联盟学院初次尝试了与英卡顿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试点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和经验。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经验,并在实践基础上开展了深入的教学改革和课堂研究,取得一批教学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反哺教学,使教师执教能力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逐步提升。但如何解决发挥行业企业的整体优势,集聚更多企业的教育资源,仍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探索。
嘉职院国际商务专业通过对当地产业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实地调研,参照嘉兴市跨境电商行业的岗位标准,明确跨境运行、跨境客服和跨境物流为跨境电商的三大主要岗位,进而按照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筛选合作企业。基于校企合作实际,确定浙江英卡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主导企业。参与合作的企业从嘉兴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的会员单位、嘉兴市进出口商会会员单位、校外合作企业中遴选,目前入选的企业有科劳斯(浙江)海外仓服务有限公司、嘉善星期天表业网店、嘉兴沃绅纺织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这样,就组建了“1+1+n”的人才培养主体,即学院+n 家合作企业。
基于上述校行企合作资源优势,国商专业通过反复论证,确定行业岗位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进而构建“三站轮换,梯级递进”这一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表:
学习阶段第一年第二年培养主体(三站)学校以英卡顿为主导的跨企业培训中心第三年以英卡顿为主导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校外合作企业教学内容(梯级递进)综合素质提升+认识实习4 天校外企业教学+1 天校内教学技术技能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教学课程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徒制班采用学校和企业群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方式。学徒制试点班是从在校国际商务专业中经过符合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企业选择、分院综合认定三级程序后最终形成。学生、学校和主导企业、企业群分别签订三方培养协议,明确培养对象“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
三年学徒制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有集中讲授、企业培训、任务训练和岗位培养等四种。
第一年教学内容以从综合素质提升为主,在校完成大部分基础素质养成课程的教学,其中,第二学期要进行初步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认识合作企业的三大岗位、熟悉企业文化和商品知识;
二年级课程教学主要采用4 天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教学,1 天在校内教学,进行校企交替与理论提升。其中,第三学期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在主要合作企业-浙江英卡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教学点进行技术技能基础课理论教学;第四学期在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教学,主要以企业岗位培养为主。这是在企业岗位进行的“师带徒”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企业师傅指导的实践教学。
三年级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校外基地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培训形式主要采用:企业专题讲座、实操演示、任务训练等。
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进程表按照岗位工作过程的先后次序设置课程的上课时间,其中职业素质养成课程贯穿于六个教学学期。这样,三年学徒制教学通过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校外合作企业三站轮换,实现实践教学水平梯级有序递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2.3.1 资源共建机制
(1)共建基础设施。为进一步完善学徒制实践教学条件,由嘉兴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牵头,校企共建跨境电商跨企业培训中心,用于学徒集中岗位培养及日常实践教学。项目计划总投入约164 万,其中市职教资金投入50 万,主体企业投入104 万,牵头院校投入10 万。
(2)共建教学资源。校行企共同制定跨境电商行业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及国商专业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建设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校企优势互补。
(3)共建双师团队。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了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企业专家代表和行业专家代表组成的学徒制试点工作组,对教学工作和实习工作进行过程管理与质量监督。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基础课程和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采用导师组负责制。
导师组由4 名教师组成。1 名来自学院,主要负责课程教学设计及理论教学,以及主导该课程教学组织协调工作。其他3 名分别为合作培养企业及行业协会专家,他们负责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内容的萃取。跨境电商岗位群技术技能模块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由企业群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选派优秀企业员工担任师傅,并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做好师徒结对工作。为保证效果,师傅每次带徒最多不超过3 人。
2.3.2 学徒制责任共担机制
根据学校、企业、学生签订的三方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建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共同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的效果和质量负责。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关的过程考核和成果激励等措施。师带徒培养一个学期考核一次。考核遵循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主要考核评价师徒协议履行情况,即考核师傅的学徒岗位培养的胜任度和学徒的教学效果。根据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学结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培养过程,主要采用日常月度考评+阶段性晋升考评激励相结合的机制,结合过程管理与阶段性成果评定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技能成长是否与岗位技能培养标准相匹配。
2.3.3 学徒制利益共享机制
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为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满足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坚持贯彻“校企共赢”的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的优秀学生,合作企业可以有优先选择权。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学徒制实施,可以持续地改革优化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自身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作为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徒,在企业的第二年,考核合格即可以领取企业实习补贴和业绩提成,第三年则进入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学徒可以领取企业实习工资,毕业实习工资水平与企业正式员工一致,考核优秀的员工授予企业奖学金,并享受提前转正待遇。学徒毕业后,若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工作表现优秀的学徒可以有机会直接晋升管理岗位。
总之,国商专业“三站轮换,梯级递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阶段,如何发挥好“1+1+n”中n 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后期将进一步发挥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校外基地的作用,实现产教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