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畜牧站,山东 日照 276805)
兔球虫病是由于球虫寄生在兔子的肠道或胆管内导致机体消瘦、发育迟滞甚至死亡的一类寄生虫病。球虫一般都寄生在上皮细胞,通过夺取机体组织细胞的营养而引起兔子的营养不良,发育停滞和死亡等情况。
本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性,四季均可以发生,但在温暖多雨的季节发生更为常见。一般表现为地方流行性。在温度为20℃~28℃,湿度在55%~75%的环境条件下,球虫的虫卵在2~3 d即可以发育成为具备感染力的虫体。兔球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隐形感染的带虫兔或是已经发病的病兔。带虫兔子向环境中排出卵囊,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兔子。各种品系和年龄的兔子均有易感性,幼龄兔子易感性更高,尤其是在20~45 d的兔子易感性最高。并且感染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着日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成年兔子可以耐过,但耐过兔子一般不会产生免疫力,仍然能够不断向外排出卵囊成为传染源,长时间的向外界环境中排出卵囊。在球虫的传播过程中,苍蝇和老鼠也能够起到媒介作用,甚至养殖的笼具也能够传播疾病。
在感染发病的初期,兔子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兔子逐渐表现出精神不振,眼结膜变苍白,喜卧,食欲下降,逐渐发展为消瘦和贫血以及生长发育停滞,有的兔子还表现出腹痛腹泻等症状。病情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病兔站立不稳、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发生尖叫而死亡。急性发生的病兔病程一般不超过3 d,最终死亡。病程较长的则会出现顽固性的腹泻,粪便污染肝门周围,病程为4~8 d。
剖检可见口腔和鼻腔内的黏膜变得苍白。肺脏变的肿大和出血,病程较长的可见肺有淤血。肝脏表面会有散在的、大小不一的浅黄色的结节,切开后有凝乳或干酪样的物质。胆囊内胆汁变浓稠,胆囊肿大。肠道的管壁组织加深加厚,肠壁血管充血,有卡他性或纤维素性的肠炎,导致肠管内充满黏液。有的可见肠系膜淋巴结有肿大和出血等病变。膀胱黏膜会出现脱落。
根据病兔发病时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剖检病理变化可以初步做出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具体方法是采集病死兔子的心脏组织、肝脏组织脾脏组织等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根据24 h的培养情况可以排出细菌感染。使用病料涂片镜检,尤其是肝脏和胆囊的内容物进行涂片,可以看到有大量的虫卵。采集病兔粪便放入杯中,加入饱和盐水后搅拌过滤,将静置30 min的滤液滴入载玻片,盖上盖玻片镜检,可以发现卵囊。就可以确诊病兔为球虫感染。
兔球虫病的预防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兔舍内的清扫工作,包括清理兔舍内的粪便和其他杂物,清理笼架以及周围的灰尘和粪便等。定期对兔舍和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定期检查兔舍内的暖气和水管等管道设施的密闭性,保持兔舍的干燥,恒温以及良好的空气质量。还应该饲喂兔子以优质的饲料和各种营养添加剂,在发病期更应该提供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便于组织器官损伤的修复。
兔场尽量做到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这样能减少外来风险,如果必要引进兔种时,应该严格的进行检疫检验并隔离。确认健康后,即可混群饲养。另外应当避免在母兔哺乳时通过乳房感染幼兔。断奶最好避开阴雨季节,在断奶前后几天内可以在兔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酸性物质,保证兔胃肠道有适宜的酸度,能阻止球虫的侵入和生长发育。饲料中还应该保证有一定量的粗饲料,促进胃肠道的机械蠕动,也可以减少球虫的侵入和生长繁殖。如有发病死亡的兔子,应对其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严格消毒。
在做好饲养管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药物的预防,在兔子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抗球虫药物能够很好的预防兔子发生球虫病,常见的预防性药物有氯苯胍、兔球灵、盐霉素等。也有使用中草药进行预防兔球虫病,常见的中草药有白头翁、葫芦茶、青蒿、大蒜、仙鹤草、鱼腥草等。
本病的治疗一般是使用抗球虫药物,常见的抗球虫药物有磺胺类药物中的磺胺喹噁啉、二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其他还有一些药物也是常见的治疗球虫病的药物,主要有地克珠利、盐霉素、马杜拉霉素等。地克珠利是一种比较好的球虫药,高效而低毒。马杜拉霉素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有中毒现象。也可以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药物和预防的中草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