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致明学校设计实践与浅析

2018-02-10 01:45:57冼淑华
建筑设计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智障城区空间

冼淑华

(增城市城市规划设计室,广州 511300)

0 引言

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特殊教育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全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特殊少年儿童基础教育体系,主要分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特殊学校”三种特殊教育模式,学龄前、高(职业)中阶段特殊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增城区特殊教育仍相对比较薄弱,离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另外增城区荔城街致明学校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周边无拓展空间,建筑相对陈旧,布局不尽合理,场室、各类教学和康复设施设备已远远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为了满足增城区中、重度残疾儿童的入学入托需求,拟异地新建一所标准化特殊学校。

1 概述

新致明学校是一所标准化的智培学校,是一所安全、实用、经济、环保、节能、美观的特殊教育学校,是一个符合残疾儿童少年学习生活要求和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无障碍校园。

新建的致明学校作为增城区智障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学前教育的全日制寄宿公办特殊学校,总用地面积30.5亩,可建设用地13.5亩,总建筑面积11 975 m2,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运动场和配套的道路广场及停车场等。学校共设置12个年级(学前教育3个年级、义务教育9个年级)、18个教学班(学前教育3个班、义务教育15个班、8人/班),可容纳学生140名。

2 设计实践与浅析

2.1 选址

致明学校选址综合考虑了环境、交通、噪声、用地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选址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二龙村。项目用地三面环山,南面临水,山青水秀,景观资源好,空气质量好,有利于智障儿童身心发展和康复。用地离城市道路有一定退让距离,不受废弃及噪声影响,减少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智障儿童往往伴有行动障碍,该项目用地地势平坦,可避免过大过多的场地高差给学生带来不便及安全隐患。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得出,此用地是特殊学校的理想选址。

2.2 设计理念——“家—宅院”

致明学校的异地迁建,从规模和定位上有了显著提升,体现全社会各界对增城特殊儿童成长的关爱。家是人生的驿站,是生活的乐园,也是避风的港湾。设计以“家-宅院”概念作为创作的切入点,为增城区的智障儿童提供一个充满关爱和安全感的“非常之家”,从总体布局到细部设计,“家-宅院”的设计理念贯彻始终。

2.3 总体布局

在中国传统住宅中,院落是必不可少的,院落是人们绵延至今的居住情结,是一种群居生活的心灵载体,是一种强化内向围合的领域感,是一种睦邻友好的亲情空间,是一种外收内放的生活形态。致明学校结合小楼的乡野之风,采用传统的院落式空间组合方式,形成温馨的教学生活气氛,为智障儿童提供家园般的归属感和认知感。

另一方面,由于建设用地紧张,设计把教学区、康复区、办公区、生活区各功能空间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采用院落方式来组织各功能空间,紧凑集中布置,分区明确合理。院落围合,游廊环绕,方便各功能空间的联系,同时又将各使用功能空间自然分隔,既分且合,隔而不断(图1)。从使用方便、安全的角度出发,简单直接,便于教师的看管,也保证了智障儿童学习生活都发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当中,为智障儿童提供一个安全之家。

图1 总体布局

校园主体建筑退让出前庭广场,一方面增加道路与教室距离,减少道路噪声影响;另一方面,停车场集中布置在此,车行范围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保证学生安全。运动场地靠近生活区,方便学生使用。

2.4 功能分区及教学空间

根据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合理安排功能分区。致明学校主要设教学区、康复区、生活区和办公区。教学区主要设在1至4层,并同层设置相应年级的宿舍区,以减少不必要的交通距离。康复楼设在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方便学生使用。行政办公区则设在教学区第5层(图2)。

特殊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空间的特殊性。其中教学空间,尤其是普通教室所提供的教育环境,是智障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空间。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展较同龄儿童要落后,学校教育多以幼儿园的形式出发,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在游戏中展开的[1]。教学空间除了有摆放桌椅的位置,还预留出游戏空间。另外,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为方便老师照顾,设计了教学生活单元一体化的尝试(图3):教学空间包括学习及游戏空间,生活部分包括寝室及卫生间。一体化的教学单元将学习与生活合二为一,方便特殊儿童的活动,同时老师管理[2]。

图2 功能分区

图3 教学生活单元一体化平面示意

在建筑设计上,特殊教育学校一方面要以普通教育为标准,另一方面按不同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设置各种专用的教室,进一步掌握合适的职业技能,以一定的技术和能力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如语训室、情景课室、家政训练室、劳技室等。

2.5 流线设计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水平明显地低于正常水平,对复杂的事物往往难以吸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差,流线设计上应避免过于复杂的交通流线,楼内通路宜形成回路[3]。致明学校用院落空间组织各个功能空间,形成教学院落和生活院落,两大功能区用外走廊串联起来,形成回路(图4),流线简洁明晰,通畅,同时也利于学校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的需要。无障碍楼梯间是最主要的垂直交通,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致明学校也设置了无障碍电梯。

图4 流线设计简洁明晰

2.6 建筑造型与色彩

致明学校以双坡顶形态作为“家”的基本隐喻原型。双坡顶的“家”形态多存在于童话、玩具、绘本、动画等启蒙教育的认知表达中,这种至简至纯的双坡屋面形式,就像过家家游戏一样,是儿童对理想之“家”的意象代码。坡屋顶下设置了架空隔热层,并设百叶通风口,利于自然通风。

色彩依附于形体所产生的直观作用,在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上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特别是三原色的运用,可以利于儿童心智的发展,认知事物(图5)。在进行特殊校色环境设计时,除应考虑通常的色环境设计原理外,还应避免使用不利于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颜色,如白、黑、褐色,能导致儿童的智力下降。

图5 色彩的运用

2.7 无障碍设计

在特殊学校中,消除和减弱智障儿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障碍,建立适合智障儿童使用的无障碍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的无障碍设计既可以帮助智障儿童独立完成校内的各种行动,也可以给他们安全感和提高自信心,也是体现人性化的设计重要方面。全面细致的无障碍设计贯穿整个校园,包括室外环境设计和建筑细部设计。

2.7.1 室外环境设计

在校区内主要人行道路及广场旁设置盲道。在广场入口、活动场地的入口及有较明显的高差处,设置缘石坡道。

2.7.2 细节无障碍设计

扶手——智障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平衡和行动障碍问题,在楼梯及走廊两侧墙面安装双层扶手。扶手形状不仅要考虑便于抓握,而且可以在其上滑动,扶手直径为35~45 mm为宜。宜采用塑料或木质,如果采用金属冬天触感会太冷。

阳角处理——房间中的独立柱子应用圆柱;墙体的90°相交时宜抹成小圆弧或做成切角处理,形成钝角,避免碰撞产生伤害。

无障碍厕所——厕所内设无障碍设施,厕所的入口和通道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 m。

3 结语

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普通中小学的有益补充,与普通中小学的建筑设计有共性要求,同时也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所带来的特殊要求,在方案设计前必须进行资料收集和研究,现场调研,了解使用者的各种需求,向个性化、精细化、人性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是我国学校建筑发展的新趋势,致明学校作为增城区标准化特殊学校,提出了绿色建筑二星的设计目标,注重生态设计和技术措施的应用,关注建筑室内外环境质量,以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舒适、环保、安全的“家”。

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还有待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也同样处于起步阶段,以上提及的两个发展方向还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探索。

[1]彭荣斌.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设计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汤朝晖,陈静香,杨晓川.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探索与实践[J]南方建筑,2009(02):19-22.

[3]杨晓川,詹建林,汤朝晖,王竹.由“特殊行为”到“特殊设计”-基于残疾儿童行为需求的教学空间设计探讨 [J].城市建筑,2008(03):88-90.

猜你喜欢
智障城区空间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4:10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0:40
空间是什么?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24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30
创享空间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26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36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3
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