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税优健康险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2-07 09:42:53欧阳芳洁樊晓宇
时代金融 2018年3期
关键词:税收优惠个人所得税发展对策

欧阳芳洁 樊晓宇

【摘要】2016年我国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税优健康险得到了初步发展,但试点过程中也存在业务规模有限,覆盖人群不足等问题,亟需相关的理论研究来为税优健康险的实践提供指导。本文通过对税优健康险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税优健康险的几项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税优健康保险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税收优惠 商业健康保险 个人所得税 发展对策

一、商业健康保险税优政策出台背景

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商业健康保险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4042.50亿元,同比增长67.71%,是2009年的7倍。看似庞大的数字背后的现实是: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2016年,在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达28.8%,而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比仅约为2.16%,可见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仍然十分滞后。

在不断呼吁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的背景下,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在31个城市实施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对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按照24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扣除。2017年7月1日起,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范围。

二、商业税优健康险发展现状及问题

从2016年政策开始实施,到2017年6月底试点结束,共有26家保险公司获税优健康险业务经营资格,约占现有险企的34%。被寄予厚望的税优健康险正式上线后,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截至2017年6月,税收优惠健康保险售出74,943单,实收保费仅为1.44亿元;投保人数占试点城市纳税人的比例不足1%?譹?訛。税优健康险“遇冷”,让税于民的政策红利没有显现,分析背后原因是解决税优健康险发展困境的出发点。笔者认为税优健康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目标客户群体小众

我国是财政收入以间接税为主的国家,纳税人数量比例很少。截至2015年底,我国达到个税起征点的纳税人约28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7%。符合年收入12万元的自行申报纳税人约5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37%。税优健康险的目标客户是个人纳税人,这一群体在我国数量较少,其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敏感度又较低,所以撬动健康保险市场的力度很有限。

(二)税优力度略低

目前,我国对纳税人购买税优健康保险的保费支出给予每年2400元(200元/月)的纳税额度。以扣除五险一金后月收入为1万元的纳税人为例,若他购买2400元的健康保险,则每年可享受480(2400*20%=480)元的个税优惠,个人仍需支付1920元保费。可见,2400元的税优额度对于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群体来说吸引力不大,激励甚微,而中等收入群体应该是税优健康险的主要购买人群。在我国收入在12万以下的纳税人群占比高达80%。一个月收入5000元的纳税人,购买税优健康险,每年最多可享受72元的个税优惠,但却需支付2328元保费,这样的税优额度显然缺乏吸引力,是消费者缺乏投保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三)产品推广态度谨慎

作为一款政策性较强的保险产品,个人税优健康险对于保险公司业务开展要求较高。一方面,该产品允许“带病投保”,保险公司不能进行风险选择,无疑给其业务的经营、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另一方面,“不设免赔额”、“无等待期”、“简单赔付率不低于80%”等规定,限制了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对其经营技术、精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税优健康险试点初期,保险公司不敢贸然进入及大规模的开展此类业务;为控制业务风险,保险公司主要通过团险渠道进行销售,而将有需求的个人拒之门外,导致市场发展不如预期。

(四)投保流程复杂

个人税优健康险产品投保环节众多,再加上代扣代缴的税收征缴体制,导致投保流程复杂、时间长,流程不够便捷,这是阻碍税优健康险业务发展的一大因素。据了解,目前单位代扣代缴的保单件数占比为98%。由于企业内部职工薪酬差异,加上与税收管理部门对接,无疑增加了单位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负担,有违为实体经济“松绑”的大趋势。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出台具体的退税流程,被保险人无法实现税优政策的“免税”福利,造成很多能享受政策红利的投保人持观望态度。

(五)缺乏多样化的税优健康保险产品

个人税优健康保险的初衷是为个人提供医疗费用自付部分的补偿,故提供保障是此类产品的核心。目前推出的税优健康险被限制为万能险,兼具“保障”+“理财”功能,投保人在产品形态方面缺乏自主选择权。另外,市面上的税优健康险产品主要是医疗费用保险,而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长期护理成本不断走高的背景下,单一的产品结构显然不能满足投保人多样化的健康保险需求,从而导致供给与需求脱节。

三、我国商业税优健康险的发展对策

(一)扩大承保对象范围

我国纳税人群体数量较少,仅针对纳税人的个人税优健康保险市场相对小众,不利于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除基本医疗保险外,中等收入的纳税人群体可能还有配套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若其本身拥有的保障程度比较高,则购买税优健康保险的意愿会减弱。因此,可以考虑扩大承保对象范围,将纳税人的家庭成员纳入保障范围,为其配偶、子女等也提供相应的健康保险,以此来激励纳税人购买税优健康保险。

(二)多样化的税优健康保险产品

深化商业健康险供给侧改革,需要保险行业为社会提供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税优健康险产品。在设计产品时,保险公司应从客户需求出发,侧重风险保障,提高风险保额,扩大保障范围,为投保人提供产品选择空间,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险需求。如在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开发具有税收优惠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纳税人转移长期护理成本不断上涨的风险。

(三)加大保险公司的支持力度

由于税优健康保险经营技术高、风险较大、政策性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公司有所顾虑也是情理之中的。因此,政府应该给予经营税优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应用加速折旧、允许保险公司将开发税优健康保险产品的费用在税前予以抵扣以及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提高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积极性,鼓励扩大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只有保险公司有利可图,有经营税优健康保险的内在动力,才能促进健康保险发展,激发我国健康保险市场活力,助力“健康中国”的发展。

(四)建设健康险税优行业平台

保监会应进一步与税务部门进行协调,尽快建设起完备的健康险税优行业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和健康险税优平台对接,出台完整、便捷的具体退税操作流程,提升消费者的投保体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完成保险产品的投保和服务已成为常态,个人凭“税优识别码”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自行完成投保、税收优惠、续保、索赔等业务操作,应该成为税优健康险业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和訊网.个人税优健康险如何叫好又叫座?产品还得更接地气![EB/OL].http://insurance.hexun.com/2017-05-10/189130406.html.

[2]朱铭来,万禹.完善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2017,(08):65-68.

作者简介:欧阳芳洁(1994-),女,汉族,江西萍乡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系,研究方向:健康保险;樊晓宇(1994-),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系,研究方向:新农合保险。endprint

猜你喜欢
税收优惠个人所得税发展对策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美国鼓励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51:58
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浅析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37:14
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36:15
网络红包之个人所得税问题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13:17
普惠金融扶贫发展对策研究
抓住机遇 全面加快澜沧县烤烟产业发展
探讨促进文博事业发展的对策
整体变更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浅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40:27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