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的特点及启示

2018-02-03 22:04:11康建朝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基础教育芬兰

康建朝

摘 要: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芬兰学校建筑突破传统模式,与大自然完美融合,校园中的细节设置有助学生成长,设施具备多功能性,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并重,注重环保理念的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更易于融入学习环境。

关键词:学校建筑;学习环境;基础教育;芬兰

一般而言,理想化的学校建筑设计和学习环境应当满足以下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要,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加其学习的主动参与度,确保学生使用教学和学习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并能很容易地适应学习环境,能融入学校所在地方的文化特色并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和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能为学校在未来发展中潜在的基础设施拓展和调整留有一定空间,能融入并体现环保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等。[1]

作为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领域的佼佼者,芬兰的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上述理念。芬兰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在空间布置、选材、色彩搭配等方面都富有现代气息并尽量融入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芬兰的学校建筑与学习环境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参与式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更易于融入学习环境,身心健康成长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一、学校建筑突破传统的“工厂式”模式

根据笔者对芬兰多所学校的实地考察,芬兰的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设计,早已走出传统的工厂式建筑的窠臼,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的、长长的楼道连接着一间间大小一致的教室。传统的“工厂式”模式的学校缺乏灵活性、创新性和人文性,教育意蕴不足。芬兰的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设计在很多方面对这些传统的特点都予以颠覆,充分体现出科学性、现代性与人文教育气息。

一般而言,芬兰的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包括以下几大部分或要素:一是宽敞的教师休息区和办公区,教师可以方便地集中讨论,也可以安静地备课;二是整合式的建筑物集群,建筑物外部和内部都留有足够的集体活动空间;三是光线充足的中庭将教师办公区和教室活动区域相连接;四是户外活动场地既能避风,又能为教师观察学生活动提供一定的视线通道;五是很大的落地窗和天窗,保证室内有充足的自然光;六是剧场、体育馆、图书馆、手工教室、实验室等学习和活动场所。

芬兰有些新建学校,外观呈现出后现代的风格,大楼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有些学校有着较长的历史,从外观上看显得有些破旧,但走进楼内往往感觉像是进入了另一片天地,里面的空间布置、装修装饰都显得很现代化。

二、校园与大自然完美融合

芬兰很多的中小学校都建在湖泊或森林旁,这样的校园不只有钢筋混凝土,而且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如位于芬兰皮尔卡拉市中心的奈斯滕麦肯(Naistenmatkan)学校,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小学之一,学生数量600人左右,有40名教师、26名教学助理等教职员工。

该小学始建于1972年,于1977年、1986年、2008年经过三次扩建和翻新。当我们在一个秋日的早上,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来观察这所学校的周边环境时,发现这所学校的周边环境真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自然原始生态的完美结合。

首先,学校北边1000米左右有一条东西方向的交通干道,道路旁有超市也有居民楼,美丽的树木分布在道路两侧。和芬兰大多数地方一样,路上车辆和行人稀少,安静而祥和。其次,学校南边1000米左右是一大片松树林,林间分布着通往不同方向、交叉相连的小路,还零星分布着一些居民平时休闲度假用的小木屋。学校的体育课或一些活动课,常常将这片松树林作为活动场地,师生可以充分呼吸林间带有植物和泥土气息的空气,人与自然充分融合,身心在完全放松中开展教育活动,孩子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悄然地生长和改变。再次,学校西边紧邻的也是一片松树林。最后,最让人兴奋的是学校东北方500米左右有一大片美丽、清澈、宁静的湖泊,湖泊呈不规则的圆形,四周环绕着浓密葱郁的松树林,朝阳似乎刚从松树林背后升起,明亮但并不刺眼的光芒投映在湖面上,松树林也在湖面上形成暗暗的倒影,使湖水显得更加深邃,整个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让人不禁驻足观赏、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奈斯滕麦肯学校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其实不仅是奈斯滕麦肯学校,芬兰的很多中小学都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大自然完美融合。

芬兰校园与大自然完美融合,学校很多课程是在天然的学习环境中开展的。如萨斯塔玛拉地区希尔凡学校(Sylv?覿?覿 School)六年级的一堂课,让笔者印象深刻。该节课与史前史和中国先秦史有关,但它并未在教室中开展,而是将学校旁边的一片沙土地和一个半山坡作为活动场地,让学生以自然环境为课堂、以天地为教科书、以草木山石为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更好地理解历史科目中有关史前史和中国先秦史的知识内容。

有的孩子煞有介事地穿上大红色的衣服扮演秦始皇,高高地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亲身体验中国先秦帝皇的威严和风范;有的孩子扮演大将和侍者,听从“秦始皇”发号施令完成一定的任务;有的孩子静止站在一个沙坑里,扮演兵马俑;有的孩子穿上毛茸茸的各色衣服,手持木棍,在半山坡上追逐呐喊,而且只能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体验原始人的狩猎生活和交流方式。這样的一堂课,充分利用了大自然所赐予的教育场地和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每位孩子的参与热情,他们忘我地参与其中。当笔者尝试和一些孩子沟通时,他们竟然“不屑”和我讲话,因为他们正在扮演原始人,所以只能用肢体语言和我交流,拿着木棍上下比划。 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书中的概念和史实,而且能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很好地锻炼了身体。

三、材料、色彩和光等细节元素

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芬兰中小学校的走廊、普通教室和活动室一般有落地窗、天窗等很好的采光设施。有研究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和学校建筑物内可见的自然光的多少有关——可见光越多,校园欺凌现象越少,反之可能越多。[2]endprint

芬兰学校建筑在材料选用和色彩搭配上也都非常讲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如埃斯波市的桑拿拉赫蒂(Saunalahti)学校,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均采用天然材料,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建筑物外部的墙体使用不同的图案进行拼接,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一些大厅和楼梯处,墙壁都有着鲜艳的色彩,适合孩子们玩耍和放松等。

四、学习和活动设施具备多功能性

在芬兰的学校中,很多学习和活动设施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有的学校大厅既是剧场也是餐厅,同时还可以作为大型的会议场地,同一个场所可以实现表演、集会、庆典、进餐等多种功能。比如坦佩雷市的沃里克森(Vuoreksen Koulu)学校,大厅平时用作师生餐厅,当地的居民或社团都可以在晚上或周末支付很低廉的费用租用。这样一来,学校就不仅是教育和学习的场所,而且成为社区活动的场所。

再以桑拿拉赫蒂学校为例,白天这里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场地,到了晚上,现代化的学校就成了整个社区的活动场所,附近居民可以使用学校的健身房和手工作坊。这样一来,教学楼几乎全天候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这样的学校,自然而然和家庭与社区形成了一种紧密联系,有助于学校、家庭和社区开展深入交流。

五、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并重

芬兰的学校中除了有开展常规教学活动的教室,还有很多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宽宽的楼道里零散摆放的桌椅、楼梯拐角处放置的沙发和圆桌成为教师和学生单独谈心、学生三五成群探讨交流问题、学生个体对某些问题进行反刍或反思的绝佳场所。

笔者对希尔凡学校进行访问时发现,一位教师在音乐课上教授竖笛的演奏指法,前10分钟集中讲解和示范,随后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走出教室自由寻找教学楼中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场所,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实际练习。学生们三五成群围坐到楼道中的一些桌椅上,兴致勃勃地按照老师交待的任务开展交流和练习,大约10分钟后又重新回到教室,走上讲台分组轮流展示交流练习的结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充分利用了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还以桑拿拉赫蒂学校为例,在这所学校中有让学生“逃离教室”的空间。因为有些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教室。而这所学校的每一寸空间,都是潜在的学习场所。学校的整体空间是开放的,孩子们可以自由走动。开放空间经过精心设计,连接到各年龄组的内部走廊和区域,但与此同时,所有区域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六、注重环保理念的融入

芬兰的很多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还体现了环保理念。例如,沃里克森学校的主体建筑物的大堂内最显眼的是电子显示屏,屏幕上即时显示室内外的温度、能耗信息,同时还显示有多少能量来自于电力,有多少来自于风能或太阳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就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这也是芬兰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

这所学校最有特色的是垃圾处理系统,只有四台设备负责学校所有的垃圾处理,能够做到整个学校的垃圾零排放,直接把垃圾再利用做成液态焚烧原料送往发电场,充分体现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学生而言每天都在接受生動的环境教育。

七、启示

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优异表现及芬兰基础教育备受世界瞩目固然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芬兰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早在2006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就曾在赫尔辛基组织召开过主题为“未来学校:学习环境、教学法和建筑”的研讨会,来自21个国家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些代表们普遍感到芬兰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设计对其学生在PISA中的优异表现发挥着功不可没的影响和作用。

芬兰建筑博物馆与一家历史悠久的建筑设计公司曾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国深圳建筑双年展上举办了主题为“世界最好的学校”的展览,展示了芬兰赫尔辛基、约恩苏、埃斯波等地区七所中小学校的建筑和学习环境设计理念与实践。该主题展览还曾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展会上举办。这表明芬兰的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走在世界前列,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学习的对象和榜样。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设计要彻底摆脱传统的“工厂式”模式,不能再是长长的走廊配着一间间大小一致的教室。未来的学校要成为一个微型的社区或“学习村”,在这样的社区里,学生能够实现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能够实现紧密的交往和互动、能够实现健康餐饮和身心健康成长。并且,未来的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材料、色彩、光等细节元素都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学习和活动设施要考虑多功能性,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要并重,同时还要注重环保理念的融入。未来的学校建筑和学习环境,不仅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还将成为社区活动的中心,与学校周边的家庭和社区居民形成紧密联系,为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紧密合作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Monika Reti, Edit Lippai.Quality Criteria for Efficient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School Buildings[J/OL].http://www.oecd.org/finland/conferenceinfinlandontomorrowslearningenvironment.htm, 2014-04-15.

[2]Sarah D. Sparks. Finland Rethinks Factory-Style School Buildings[J/OL]. https://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2/07/06/36finland.h31.html?tkn=MWUFVwjmWV11fKHlp8T6tA2KVN%2Bn%2Bo XnGak0&cmp=clp-edweek, 2012-07-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基础教育芬兰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6
在芬兰坐火车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0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中国自行车(2017年5期)2017-06-24 10:45:35
浅谈如何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28:33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培养初中数学兴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35:04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2:42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18:07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0: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