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思想和行动

2018-02-03 10:38:11鲍传军
青年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

鲍传军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对新时期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科学的展望。基于此,本文就如何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思想和行动进行全面探究,首先就主要矛盾、历史方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方面对党十九大精神的理论贡献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思想和行动的有效策略,帮助党员干部更好的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五年成就;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引领我国书写新篇章的伟大行动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又一重要内容,不仅对过去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还对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全新的理论规划,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得到更加深入地贯彻和落实,探究如何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思想和行动是非常必要的。

一、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贡献

(一)对主要矛盾进行全新的判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到如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济文化建设与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二个阶段是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到了现如今,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进行全新的阐释,将主要矛盾定义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全新判断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整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从主要矛盾的转化中也可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的重大成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对历史方位进行全新的定位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至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十九大报告对发展中不断变化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总结,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进行全新的定位。在新的发展时代下,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是十九大精神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对指导思想进行全新的发展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被正式的阐释,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思想。这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进步,是马克思思想与时俱进的先进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全新发展。

(四)对目标任务进行全新的阐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进行全新的阐释。在五年成就的基础上,我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主要的任务,并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达成我国社会建设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明确,即在2020年至2023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在2035年至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二、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思想和行动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主题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发展必须对经验教学进行深入的总结,因此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年来的成就进行总结,对取得进步和阻碍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要求。从十九大报告的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解决了历史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坚持党全面领导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建设事业的理论指导,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达到了发展的新起点。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始终要坚定不移地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前进的主题和奋斗的目标,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底。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人民谋得幸福,让人民过上富足、幸福、安康的生活,因此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和行动应该将提升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作为重要的目标,使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中获得更优质的享受。

(二)緊紧抓住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紧紧抓住新时期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主要应该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具体期待,为此各单位应该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现实情况,对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进行全方位的掌握,然后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供给侧改革为例,该理论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供求质量与消费需求不相符造成的矛盾,对提升社会主义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改革手段切实提升社会供求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三)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格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我党始终保持和发扬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格,这也是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如今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社会形势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动态的发展策略,在理论和实践中时刻转变观念和手段,对发展中突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以法制建设为例,在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法律建设必须做出及时的应对,积极健全法律法规的健全工作,对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四)坚持“四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四个伟大”指的是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2],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概念。“四个伟大”的概念具有坚实的历史逻辑。我国有着深厚的发展历史,无论在何种发展阶段下我国都积累下珍贵的发展经验,这些经验便成为“四个伟大”的根本依据。从实践的逻辑来看,“四个伟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对社会主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斗争,怀揣着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思维和体系,只有坚持“四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才能切实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理论的逻辑来看,“四个伟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具有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要深刻明确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各自的内涵,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将其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其系统思想指导具体工作[3]。

三、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如何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思想和行动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论贡献作简要阐述,然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研究可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主题、紧紧抓住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品格、坚持“四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等策略能够有效贯彻党十九大精神。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如何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思想和行动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康胜.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思想和行动[N].齐齐哈尔日报,2017-11-11(002).

[2]本刊编辑部.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聚焦党的十九大报告新看点开启新时代新征程[J].新长征,2017,(11):40-64.

[3]陈赟.把握精髓要义引领思想行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N].十堰日报,2017-10-27(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精神进高职思政课堂的维度思考
山东青年(2017年10期)2018-02-01 19:10:30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
理论探索(2018年1期)2018-01-17 18:17:30
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
人民论坛(2017年36期)2018-01-15 21:49:49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探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构建首都发展新格局
前线(2017年12期)2018-01-13 07:53:35
高职院校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几点思考
青年时代(2017年36期)2018-01-09 14:00:36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医改环境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青年时代(2017年36期)2018-01-09 13:57:31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时代(2017年35期)2018-01-09 13:55:32
凝心聚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人民论坛(2017年35期)2017-12-28 19: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