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吕博
【摘要】本论文首先从“一带一路”战略和河北省产能过剩的经济背景出发,研究了河北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促进过(剩产能境外转移的必要性及优越性,从境外投资收益,去产能、产业升级、以及降低环境污染四个方面阐述了河北省过剩产能境外转移的成效。
【关键词】一带一路 过剩产能 转移成效
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到目前为止,河北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过剩产能转移计划已达3年有余,事实上仅2015年一年,河北省“一带一路”的进出口就超过千万,占全省外贸总值的31.5%,2016年更甚。河北省在参与“一带一路”促进产能转移的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具体可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地理位置及交通方面,地处环渤海中心区域,是“一带”和“一路”在渤海湾衔接的节点地区;第二,“一带一路”战略刚起步阶段主要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后才能更好的开发利用资源能源和进行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河北省在钢铁和水泥等产能上有着巨大优势,可以实现合作上的互补。以此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河北省对外合作是一个绝佳的机遇。李克强总理参加河北代表团审议时说:“希望河北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创造新样本。”近几年,河北省为加快经济发展,已经有多家钢铁和水泥企业借力“一带一路”实现境外转移。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对钢铁和水泥等原材料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河北省需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加速推动了河北省走出去和各国合作的愿望。以河北钢铁、冀东集团、英利集团等为典型的优势企业作为河北省企业表率率先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的潮流下实现了境外转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研究河北省促进过剩产能境外转移的成效就显得比较有意义,既可以观测这几年以来的转移的成果,也可以做为根据来对河北省产能转移找出解决对策。
一、河北省过剩产能境外转移成效
河北省在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境外产能转移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对于转移成效的描述,本文在从盈利能力、“去产能”、产业升级、环境污染四个方面描述河北省优势产能境外转移的成效。
(一)境外投资盈利
截至2015年,河北省累计核准境外投资企业7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将近90亿美元,投资区域遍布全球80几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涉及钢铁、水泥、玻璃、等20几个行业。其中“十二五”时期全省对外直接投资70.5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7倍。国际产能合作成为境外投资的一大亮点,河北省先后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一系列举措,境外投资工作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从12到13年河北省对外投资企业增加了19家,增长了28.85%,从13年到14年,河北省对外投资企业数量增加迅速,增长了42.4%;而且2014年中方投资额高达15.5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91.7%,河北省对外贸易上升趋势不可阻挡,优势企业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河北省2015年净利润为231.3亿美元,资本回报率为6.8%。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有所改善,河北省将在保持当前发展进度的同时,比去年更加迅速发展。
(二)去产能
目前,河北省钢铁、水泥和玻璃三大优势产业实现境外转移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布局,另外还有一批谋划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在国内,2016年河北省压减水泥产能286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189万重量箱,退出煤矿54处、压减煤炭产能1400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另一方面在国外河北钢铁集团在南非投资建设的500万吨钢铁项目已经启动,此项目是河北钢铁集团实现钢铁境外转移的重要措施。冀东发展集团与非洲合资在南非建设年产100万吨的水泥项目也在进行之中。为帮助加速推进河北省过剩产能走出去,河北省出台《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过剩产能境外转移工作推进方案》指明了三大行业走出国门的路线图,方案指出“到2017年,河北省要实现全省境外转移钢铁产能,水泥产能,玻璃产能的量的目标和任务。到2023年,争取实现河北省境外转移钢铁产能2000万吨,水泥产能3000万吨,玻璃产能1000万重量箱。河北钢铁在泰国建设的年产能60万吨热轧窄带钢项目2015年已经投产,该企业通过海外布局钢铁主业实现了国际化战略。河北通过这几年的去产能确确实实起到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促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的效果,产能利用率提高了,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档次上去了,效益就有所好转。
(三)产业升级
河北省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技改投资增长5%左右;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钢铁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也超过传统产业的增速,服务业的贡献率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这些调整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2016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预计增长15%,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增长34%,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6%,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等所取得的快速发展,会增强我们走发展新路的信心。
(四)降低污染
河北省优势企业境外转移不断扩大,有利于化解河北省过剩产能,提高环境质量。近几年来,河北省政府对环境问题不断整治,河北省的环境状态已经有所改善。2016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9.1%,达标天数也增加了十几天。河北省坚决落实中央意见,集中开展散煤、焦化等整治专项行动,淘汰改造1万多台燃煤锅炉,削减500万吨煤炭消费量,整治环境污染,不管在过去还是以后,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治理环境污染坚持到底。除了重点防治大气污染之外,还要在在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做了大量实际工作。
二、河北省过剩产能境外转移的对策
河北省在化解产能过剩,将过剩产能进行境外转移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产业断崖、工作推动机制偏重行政色彩、壓力过大等。出现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转移过剩产能的工作力度不够。一是提出的过剩产能境外转移目标不够高,二是各地区产能走出去任务不平衡。河北省相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重新调整河北省过剩产能境外转移的目标和任务,解决目标不够高和任务分解不平衡等问题,让过剩产能境外转移这一途径达到预期目标;也要调动企业过剩产能境外转移的积极性,让企业加快境外转移的步伐。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北省优势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沿海国家,既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合理分配,同时也能利用这个机遇在国外市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境外转移不仅可以升级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对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效益更大。
参考文献
[1]陈岩,翟瑞瑞.对外投资、转移产能过剩与结构升级[J].广东省社会科学,2015(1).
[2]张高丽.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建设良好开局[N].国务院办公室新闻网,2015(2).
[3]董小君.通过国际转移化解产能过剩:全球五次浪潮,两种模式及中国探索[J].经济研究参考,2014(5).
[4]刘淑娟,郎营,易妮.“一带一路”将适度缓解国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N].中国建材报,2015(6).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到2017-2018年度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河北省借助‘一带一路实施优势产能境外转移成效统计测度分析”(项目编号:2017HY02)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