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坚
摘要:地理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以广东省徐闻县角尾“南极村”野外考察活动为例,探讨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设计,特别是野外考察活动课程方案和活动评价量表设计,分享本次考察活动的部分成果,发现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野外考察;南极村;地理实践力
一、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实施
1.活动地点与时间
地点:中国大陆最南端——角尾乡“南极村”。
时间:2017年6月28日7:00~12:30(晴)。
2.活动组织形式
5位指导教师带领3个考察小组。每组4~6人,选定一人作为小组组长,协调组内工作,每组1位指导教师随队进行适当指导,主要负责安全保障。
3.资料与工具准备
教师准备:在实地考察前,搜集并整理资料,如相关区域的遥感图、地形图等,制定地理野外考察活动预案。
学生准备:指南针、卷尺(每组1个)、照相机;笔及笔记本、绘图纸;饮用水、干粮、防晒帽、常用药品。
4.活动方案设计
根据野外考察原则及实际情况,设计的徐闻县角尾“南极村”野外考察活动方案如表1所示。
5.评价量表制订
本次考察活动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从5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并实行“自我评价(30%)+小组评价(30%)+教师评价(40%)”相结合的模式,如表2所示,最终作为本次考察活动的最终成绩。
二、地理野外考察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1:徐闻县角尾“南极村”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线路图(见图1)。
点评:学生能够在陌生环境中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并能对照自己的行程在地图上绘制行动线路,将考察地点的典型景观以照片形式加以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考察成果,充分地体现了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成果展示2:根据当地的环境分析角尾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见图2)。
点评:学生能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与思考,交流和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在回答与展示问题时,能够通过地理环境的一些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利用仙人掌说明夏季晴朗天气多,光照强;发电风车说明多大风;等高线图说明地形平坦开阔等。
成果展示3:小辩论——请结合考察资料及南极村的实际情况,谈谈是否赞成“南极村”发展民宿旅游,为什么(见表3)?
点评:本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整理自己观点的时候,能够收集素材并说明自己的觀点,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成果展示4:考察中生成的问题(见表4)。
点评:本环节中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能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强、提问质量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陆芷茗.如何培养地理实践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6(12):4-6.
[3] 章丽宝.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考察实践活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