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共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反思※

2018-01-31 18:00:48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家教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实训幼儿园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张 敏

合肥幼专作为安徽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责无旁贷,其实早在2016年合肥幼专就开始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办普惠园、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优质学前教育人才等路径在落实“幼有所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幼有优育”。校-园共建项目正是基于提升我校乃至我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校-园融合项目简介

在高职院校“全实践”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学前专业教师其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要回归到专业发展的试验场——幼儿园,通过校-园融合开展专业研究与实践,这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基于这样的背景我校申报了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校-园共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校-园融合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9月立项,其目标是将合肥幼教集团附属实验幼儿园建成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和研究基地,打造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立项以来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校专业教师、幼儿园教师共同成长与发展的原则,实现了实训基地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发展共同体共建、实训环节共建等。校-园融合项目开展的过程既有经验,也有不足。

二、校-园融合项目开展的特色

校-园融合项目的研究与开展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共建、实训环节共建、专业共同体共建、课程共建等路径完成和实现项目建设的目标。

(一)基础设施共建

在学前教育系专业人士必要的协助与指导下,合肥幼教集团总园——合肥幼专附属实验幼儿园基本条件设施于2017年初建成,并在同年9月1日开园,基地幼儿园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设有大、中、小、早、特教18个班级。这所幼儿园区别于一般幼儿园的是它承载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求任务,因此它的设计上也区别于一般的幼儿园,在两个教室之间建有观察室,学生在观察室可以观察两边教室的幼儿活动,又不干扰班级常规活动的秩序,还可以完成相应专业课程实践学习的任务。现共建成观察室9个,功能室8个,音乐厅1个,共有实训室18间,既满足开园要求,也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观察、观摩、研讨的需求。

(二)实训环节共建

有了基地幼儿园专业试验场,专业教师将专业课程的实践任务转移到幼儿园,学生实习与实训有了临床试验专门场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很自然地形成了双导师制,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与分配实训学习任务,将课堂延伸或转移至幼儿园,由高校教师与基地幼儿园教师进行现场共同指导与评价学生的学习任务。除了实训双向指导,实习任务、专业技能大赛等均有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从而弥补高校教师一线实践经验缺乏,幼儿园教师专业理论学习不足。双导师制的实行推进了实习实训环节的共建,有效地推动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校-园双方教师的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与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专业共同体共建

1.驻园结对,深入一线

学前系携手基地幼儿园开展驻园实践,项目组教师自愿选择一个幼儿园建立长期驻园结对关系,持续深入开展相关校园融合活动。每个结对幼儿园指定一位教师作为负责人,根据园校双方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和幼儿园共同制定切实可操作的驻园活动方案,依据方案共同开展驻园活动。驻园结对还根据各实训基地的实际需求和教师特长,采用一对一结对、包班结对、组团结对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同时,学校从学前系选派1名副教授担任合肥幼教集团分园园长,9名优秀教师挂职集团各分园担任副园长一职,让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专业教师深入到幼儿园一线,以专业引领实践,促进幼儿园的专业发展;用实践检验专业理论,再回归到高校课堂,让专业理论课堂有地气,更让高校教学与专业现实需求相对接,为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2.走进高校,参与教研

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 《家园沟通技巧》《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活动设计指导》《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等,从基地幼儿园聘请骨干教师和园长承担相关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请她们参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相关课程大纲的修订,以及参与从教能力考核的评审,共同制定评审标准等工作,以促进一线教师经验提升的同时,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让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学习更形象生动。

3.相互开放,资源共享

基地的幼儿园与学前系形成教学资源共享,幼儿园的活动和高校的课堂相互开放,高校教师可以随时驻园听课,幼儿园教师也可以再“回炉”,幼儿园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随时走进高校的课堂与学生共同管理,进行专业理论的再充电与拔高。

4.协同教研,共同发展

根据幼儿园专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求,不同学术领域的驻园教师不定期地为幼儿园教师开展专业学术讲座,为家长开展科普科学育儿知识的讲座与座谈,联合幼儿园到社区组织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和教育公益活动等。项目组成员还与基地幼儿园教师共同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共同制定家长开放日的活动方案,参与一课三研和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而每项活动的开展,学生是我们最重要的参与者、交谈者、分享者。正是因为这种深度的交流与沟通,相互影响与促进,形成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四)专业研究共建

依托幼儿园的实践平台和高校的专业理论研究资源,项目组成员与集团分园——北岗花园幼儿园合作进行“生命·生态·生活”课程研发、常规的园际教研、共建名师工作室等。驻园对结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幼儿园的实际发展需要,明确不同阶段的研究方向,深入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一起完成研究任务,参与到幼儿园已有课题的研究或新的课题申报中,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

三、校-园融合内涵发展的反思与应对

(一)校-园融合项目实施的反思

鉴于项目真正开展的时间仅有一年,在前期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校-园双方在融合的认知、理念、定位等方面缺乏深度沟通,会出现单向融合的不对等情形,不利于双方活动的持久开展,也不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也会出现融合流于形式缺乏深度的情形,进而导致偏离研究初衷,无法达到真正形成学前专业学生、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三位一体的专业发展共同体。还会出现校-园融合内容的窄化集中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疏于科研活动、个案研究等方面的关注与共研。显然,全面的、多角度的、多层面的融合才能真正地促进项目落实,完成项目最终要达成的目标。

综上可见,真正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要促进校-园融合的内涵建设,从真正意义上了解校-园融合的初衷,明确校-园融合的出发点,明晰校-园融合的内涵发展策略,才能真正地实现校-园全面、深度融合,最终落实以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二)校-园融合内涵发展的应对

1.明确校-园融合的内涵,以开放的心态互促发展

在项目实施的初期,高校与幼儿园会有一个磨合的过渡期,幼儿园在安排教研活动时总想呈现最好的活动与状态,把高校教师下园定位于专家指导。而高校教师特别是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缺乏幼儿园的实践经验,对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也是一头雾水,怯于参加活动源于不知如何评课。这正是不了解校-园融合的内涵的最初表现。校-园融合真正的内涵是走进彼此、相互学习提高、共同推动学生专业实践的发展。只有真正了解校园融合的内涵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次共同教研活动,高校教师带给幼儿园教师来自理论层面的理念上的引领,幼儿园教师给予高校教师的是丰富的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两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地实现共同发展。而高校教师和实训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将有力地推动学校的育人质量。

2.让融合成为一种机制,促专业实践落地生根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试验场,真正落实学生、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实践发展,需要校-园融合长期、常规开展并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这就需要让校-园融合活动建立各种机制以有效保障专业实践发展。正如本项目在不断尝试开展驻园对结活动,高校教师通过擅长的领域活动与幼儿园有该领域需求的多名教师结对,可以是高校教师与班级结对等等,通过学期初制定的驻园活动方案将教研活动常规开展。还尝试选拔优秀的教师定期挂职基地幼儿园以深入幼儿园开展活动,使校-园融合活动成为一种机制,以促进校-园融合活动长期并有效地保障其持续发展。

3.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互惠双赢

高校附属幼儿园是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临床实践试验场,也是他们的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地弥补高校实践场地和实践对象的缺乏。而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理论水平薄弱的现实,高校的图书馆、实训室、实验室、舞蹈室、功能室等都是幼儿园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有利资源。除了物质资源,最重要的是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源为幼儿园专业发展提供专业上的支持,使幼儿园教师能够及时解决自身专业发展中的困惑和障碍。幼儿园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薄弱与兴趣点再次回到高校课堂,继续深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对于高校的专业教师而言,可以随时走进幼儿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深入地了解才能使专业教学有针对性,使得教科研内容接地气,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以抽象对抽象地研究。依托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校—园双方互惠共赢。

4.创多元的融合方式,构建“三位一体”的专业共建模式

校-园融合从横向来说应是多角度的融合,从纵向来说是深度的融合,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融合才能从根本上促成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换而言之,创多元的融合方式才能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专业共建。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更多地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才能更早地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尽早地适应工作内容与环境,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而言是百利无一害。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合对于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其益处也是不言而喻。概而言之,“三位一体”的专业共建模式推动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让“幼有优育”不仅是理念,更成为不断接近的目标。

综上所述,校-园共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让不足成为进一步砥砺前行的动力,校-园双方和衷共济定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实训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