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根多糖提取及蒲公英多糖饮料的研制

2018-01-30 05:59:53刘阳洋谭振洪陈井权徐树来
农产品加工 2018年1期
关键词:蒲公英饮料多糖

张 静,温 暖,刘阳洋,翁 睿,谭振洪,陈井权,徐树来

(1.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2.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3.海伦野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黑龙江绥化 152000)

0 引言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内有白色乳汁,是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同源材料之一。我国除华南地区外,几乎各地都有分布[1-2]。其药用价值早已载入各种医书,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3],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称。在食用方面,近年已被一些国家和地区列为“天然野味”“健康食品”。蒲公英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类、黄酮类[4]、三萜类、甾醇类和香豆精类等[5]。其中的多糖作为重要组分,具有抗肿瘤[6]、抗病毒、抗衰老、抗辐射、降血糖等多种作用[7]。研究发现,用苯酚-硫酸法测得蒲公英各组分多糖含量,其根、花、叶中多糖含量分别为42.75%,11.21%,9.63%,其中蒲公英根多糖含量最高[8],试验以蒲公英根为原料,制作出方便携带、使用简单、口感极佳的功能性饮料,适应了未来市场需要[9-10]。以探究蒲公英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蒲公英根,要求呈棕色、均匀小段的干燥蒲公英根,海伦野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提供;葡萄糖标准品,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提供;石油醚(30~60℃)、无水乙醇、丙酮、95%乙醇、90%苯酚溶液、浓硫酸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蒲公英根原液、蒲公英根多糖,实验室制备;柠檬酸、甜菊糖,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2 仪器与设备

KQ-500VDED型双频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索氏提取器,实验室组合;DHG-912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恒科有限公司产品;DEF-500型摇摆式高速万能粉碎机,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产品;TDL-4A型离心机,上海菲恰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产品;R2050型旋转蒸发器、W20513型数控恒温浴锅,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透析膜,上海易佰聚经贸有限公司产品;V50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3 试验方法

1.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建立参考文献所述方法[11]。

1.3.2 多糖的提取

(1)蒲公英根多糖提取的操作要点。①材料预处理,将干燥的蒲公英根洗净,于50℃条件下干燥至恒质量,用中草药粉碎机磨成粉末,过80目筛备用;②脱脂,将蒲公英根粉末用滤纸包好,放入索氏提取器中,于50℃条件下石油醚回流脱脂3~4 h[12];③单糖和寡糖的去除,将脱脂后的滤纸包风干,再用80%乙醇回流2 h;④热水浸提,将回流后的滤纸包风干,各取5 g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⑤除蛋白,用木瓜蛋白酶解蛋白[13];⑥醇析,向提取液中缓缓加入95%的乙醇,并用玻璃棒缓慢搅拌,使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静置4 h,以转速4 000 r/min离心5 min;⑦浓缩,取离心后的上清液,用旋转蒸发器进行蒸发浓缩至原体积的1/3[14];⑧纯化,浓缩后的溶液用80%乙醇沉淀蒲公英根多糖,以转速4 000 r/min离心5 min,多糖沉淀分别用无水乙醇、丙酮洗3次,真空干燥得精制多糖。

(2)蒲公英根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以蒲公英根多糖的得率为评价指标。各单因素固定化水平分别设定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2次,各单因素变量分别设置为料液比1∶20,1∶30,1∶40,1∶50(g∶mL);提取温度60,70,80,90℃;提取时间1,2,3,4 h;提取次数1,2,3,4次。准确称取5 g过80目筛的脱脂蒲公英根粉进行单因素试验,平行3次取平均值,纯化后计算多糖得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

蒲公英根多糖提取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表1 蒲公英根多糖提取因素与水平设计

1.3.3 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计算

通过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利用下式求出蒲公英根多糖的得率[15]。

式中:Y——蒲公英根多糖的得率,%;

C——蒲公英根多糖的质量浓度,mg/mL;

N——稀释的倍数;

m——称取蒲公英根粉末的质量,g。

1.4 蒲公英根多糖饮料的研制

1.4.1 操作要点

(1) 原液制备。取预处理蒲公英根粉5 g,以料液比1∶40加蒸馏水,水浴温度80℃,保温3 h,提取2次,合并2次离心所得上清液[16]。

(2)复配。以蒲公英原液为基液,按正交试验最优配方,强化添加蒲公英根多糖、柠檬酸、甜菊糖,复配蒲公英饮料。

(3) 精滤。依次用60,80,100,200目的滤袋过滤,过滤后所得产品无肉眼可见杂质[17]。

(4)灭菌。采用高温灭菌,将滤液煮沸约1 min后迅速灌入PET瓶中,封盖后倒立,利用液体余热对瓶体和瓶盖灭菌[18-19]。

(5)冷却。迅速用冷水将成品冷却至室温[20]。

1.4.2 饮料复配试验

在文献和预试验的基础上,得到蒲公英原液添加量为56%~64%,蒲公英根多糖添加量为2.52%~3.04%,甜菊糖添加量为1.5%~2.5%,柠檬酸添加量为0.08%~0.16%。为得到最佳配方,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饮料配方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2。

表2 饮料配方因素与水平设计

1.5 蒲公英根多糖饮料品质评价

对配制饮料的色泽、香气、滋味和组织状态进行感官评定。根据蒲公英根多糖饮料的特点,制定感官评分标准[21-23]。

蒲公英根多糖饮料感官评分标准见表3。

表3 蒲公英根多糖饮料感官评分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90 nm处,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葡萄糖标准液的质量浓度作为横坐标,吸光度作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葡萄糖标准曲线见图1。

图1 葡萄糖标准曲线

由图1可知,其回归方程为Y=12.971X+0.0057,R2=0.998 8,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2 蒲公英根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2.1 料液比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

料液比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见图2。

图2 料液比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料液比的增加,蒲公英根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直到料液比为1∶40时,曲线开始下降。说明随着料液比中溶剂量的升高,蒲公英根多糖提取率有所增加,直到最高,当料液比中溶剂用量继续增加,水的添加量增大,蒲公英根多糖被稀释,其提取率反而下降,且用水量增大,会加大后期浓缩能耗[24]。因此,选择适合的料液比1∶30~1∶50。

2.2.2 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提取时间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见图3。

图3 提取时间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蒲公英根多糖含量缓慢增加,直到3 h后,有所下降。说明在一定浸提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蒲公英根多糖逐渐被溶出,直到全部。当浸提时间过长时,蒲公英根多糖由于提取时间过长及长时间的高温而发生降解,从而多糖得率下降。而且提取时间过长会造成整体操作的效率降低。因此,选择适宜的提取时间为2~4 h。

2.2.3 提取次数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

提取次数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见图4。

图4 提取次数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蒲公英根多糖含量逐渐增加,初次的提取,未能将其提取完全。在提取3次时,蒲公英根多糖的提取达到完全,提取次数继续增加,蒲公英根多糖含量有所减少。说明,提取次数增加,蒲公英根多糖质量浓度越来越小,而水分越来越多,多次提取也会导致部分多糖分解,即含量减少。多次的提取也会增加提取时间、降低提取效率、增加试验成本。因此,选择适合的提取次数为2~4次。

2.2.4 提取温度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

提取温度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见图5。

由图5可知,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蒲公英根多糖得率逐渐增加,但70℃以后,蒲公英根多糖得率逐渐下降,说明高温能够提高传质速度并且能够增加蒲公英根多糖的溶解度[25],同时,高温对蒲公英细胞壁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有利于多糖的浸出,当温度过高时,蒲公英根多糖的浸出率呈下降趋势,因为高温导致了蒲公英根多糖的降解,降低了多糖的浸出率,所以多糖得率减少。因此,选择适宜的提取温度为60~80℃。

图5 提取温度对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响

2.3 蒲公英根多糖提取的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蒲公英根多糖得率为衡量指标。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4极差R可知,料液比是热水浸提蒲公英根多糖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最后是提取温度。考虑到生产的成本,确定蒲公英根部热水浸提的最佳参数组合为A3B2C2D2,即料液比1∶4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通过验证试验,蒲公英根多糖得率为 8.945%。

2.4 饮料感官评价结果及分析

蒲公英多糖饮料的感官评价见表5

根据极差R的大小,从表5中可以看出蒲公英多糖饮料的最佳配方方案为A3B3C3D1,即蒲公英原液添加量64%,蒲公英根多糖添加量3.04%,柠檬酸添加量0.08%,甜菊糖添加量2.5%。以此配方制备的蒲公英饮料中,蒲公英多糖含量为5.18%,且产品呈淡黄色,具有蒲公英特有的清香,入口甜酸适宜且略带苦味,液体呈透明状,无沉淀,稳定性好。

表5 蒲公英多糖饮料的感官评价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蒲公英根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蒲公英根多糖得率为8.945%;同时,以蒲公英原液为基液,强化添加蒲公英根多糖,再辅以柠檬酸、甜菊糖等,复配研制蒲公英多糖饮料,并获得了蒲公英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蒲公英原液64%,蒲公英根多糖添加量3.04%,柠檬酸添加量0.08%,甜菊糖添加量2.5%,以该配方制备的饮料中蒲公英多糖含量为5.18%,能够较好地发挥保健作用,且产品为淡黄色,具有蒲公英特有的清香,入口甜酸适宜且略带苦味,液体呈透明状,无沉淀,稳定性好。

[1]张清哲.我国蒲公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G]//中国药学会、江苏省人民政府.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中国药学会、江苏省人民政府,2012:6.

[2]N L Escudero, M I D E.Arellano.S Fernandez, et al.Taraxacum officinale as a food source[J].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2003(5):1-10.

[3]谢沈阳,杨晓源,丁章贵,等.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S1):141-151.

[4]Wolbis Maria,Kowrolikska Maria.Polyphenolic compounds of dandelion[J].Acta Pol Pharm,1985,42(2):215.

[5]王秋亚.蒲公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J].江苏农业科学,2016(8):21-24.

[6]Takasaki M, Konoshima T, Tokuda H, et al.Anticarcino-genic activity of taraxacum plant.I[J].Biol Pharm Bull,1999,22 (6):602-605.

[7]张小洁,丛利家,范红艳.蒲公英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5):378-381.

[8]马红梅.藏蒲公英多糖提取工艺及其纳米制剂的免疫试验初步研究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9]Hag Ym Asi K,Bl Azo V IC S A, LUG ASI A, et al.The invitro antioxidant evaluation of dandelion(Taraxacum of ficinale WEB).water extracts[J].Acta Alimentaria,2000,29(5):1-7.

[10]Baba K,A be S,M izuno D.Antitumor activity of hot water extract of dandelion,tarax acum official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tumor activity and timing of administration[J].Yakugaku Zasshi,1981 (16):538-542.

[11]薛梅,王自军,闫豫君,等.金樱子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J].食品工业科技,2005,(10):133-134,136.

[12]付学鹏,杨晓杰.蒲公英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J].现代食品科技,2007(5):37-39.

[13]石晓,豆康宁.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工艺优化研究 [J].粮油食品科技,2014(5):80-83.

[14]徐澜,王明华,渠娟娟,等.酶解法提取蒲公英多糖工艺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5):46-51.

[15]黎英,陈雪梅,严月萍,等.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红腰豆多糖工艺优化 [J].农业工程学报,2015(15):293-301.

[16]蔡建秀,顾雅青,李巧红.蒲公英-夏枯草-野菊花复合饮料的研制 [J].中国农学通报,2015(34):284-290.

[17]王珏.益生菌婴幼儿配方奶粉添加工艺的优化 [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

[18]刘绍,彭国平,王燕,等.芦荟金银花复合饮料 [J].仪器与机械,2004,20(3):30-32.

[19]马晓红,王菁华,李月兴,等.五大连池天然蒲公英、菊花饮料的研制 [J].黑龙江科学,2015(12):6-7.

[20]蔺毅峰,王静华.薏米蒲公英复合饮料的研制 [J].食品工程,2016(3):45-48.

[21]徐树来,王永华.食品感官分析与实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3-60.

[22]刘志明,王雯,杜开祥,等.板蓝根多糖饮料的研制[J].农产品加工,2015(7):12-14,18.

[23]Gómez-Guillén M C,Borderías A J,Montero P.Chemical interactions of nonmuscle proteins in the network of sardine(sardina pilchardus) muscle gels[J].Lebensmittei Wissenschaft&Technologie,1997 (9):602-608.

[24]秦培鹏.猴头菌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25]和法涛,刘光鹏,朱风涛,等.响应面法优化热水法浸提猴头菇多糖工艺提高多糖得率 [J].食品科技,2015,40 (1):210-215.◇

猜你喜欢
蒲公英饮料多糖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11-21 09:40:36
蒲公英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3:52
饮料换装
蒲公英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1-11 13:03:41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45
分发饮料
少喝饮料
蒲公英找家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