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
摘 要:人才是智库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随着改革和经济的深入发展,智库的发展进入质量提升阶段,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智库建设的根本任务。在基于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探索智库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知识、素质及能力要求,并从选拔聘用、培养、交流、考核激励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一、 人才是智库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智库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决定智库影响力最关键因素是人才。由于智库研究不同于专业学术,智库发展需要有丰富阅历的人、有政府经验的人,更需要有对历史、人文、哲学、经济涉猎广泛的人。而我国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缺乏较强社会影响力和学术水平高的领军人物,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尚待改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智库对公共决策影响力和研究质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 智库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及能力要求
智库人才指在智库中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的人才,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及创新性等特点,包括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
研究人才是智库人才的核心,是指利用智库提供的各种资源,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新观点和新思想等,对政策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观察力,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等意识,主要指专门从事研究的专家、学者等。大致可分为三类:以实践工作者为队伍的主体、以专业学者为主体、混合型的研究队伍。研究人才需具备的知识、素质及能力:第一,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多元学科、多元实践经历。拥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具有渊博的背景知识,有经济、政治、社会、管理学等多种学科背景,拥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主流媒体等多重背景经历。第二,素质结构上。对政策问题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非凡的观察力。第三,能力结构上。一是研究能力。掌握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分析和研究技术。二是沟通交流和课题领导能力。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拥有与各方面专家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语言能力。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能力。
管理人才是保障智库正常运行,具备各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挖掘和引进各类研究人员,整合各种资源,服务、协调和管理智库运行的人才。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第一,知识结构。在某个领域拥有卓越的研究成果,兼具有研究和管理的能力。第二,背景经验。具有在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等任职或兼职的经验。第三,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和战略眼光。第四,具备适应相关领域的管理能力,对管理的全部或大部分项目和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做出行业的判断。第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口才及交往的能力。
三、 加强智库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 人才选拔及聘用
选拔标准上,主要看重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注重学科背景、学历、年龄结构、实践背景等多样性标准。总结国外知名智库选拔经验,聘用对象大致可分为五类:政府部门卸任、离职高官、专家;大学知名专家、学者;名校出身的年轻博士、硕士研究生;企业界精英;其他享有盛誉的著名智库专家、人才。选拔方式上,可通过参加专业学术年会、专题座谈会及访问大学等方式寻找或聘用研究人员或者通过博士后流动站发现人才。
(二) 人才培养
提供培训和科研机会,提升在职研究人员能力。增加研究人员的培训机会,提高课题或项目的领导力的研究能力。建立智库专家和领导干部沟通交流机制,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政策制定,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大研究团队多学科、多视角的培训,拓宽专家团队的研究视野。为研究人员提供到大学、企业或政府等部门兼职、兼课条件以及访问学者的机会。
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養和储备人才。成立学院或研究院,培养政策分析、研究方面的人才;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和发现智库型人才;为资深专家提供培养研究生的机会,储备研究人才;与高校、企业或政府机构联合建立研究中心的模式,培养相关科研人才;提供知名高校学生到智库短期培训和科研的机会。
(三) 交流合作
走出去策略——政府、高校、企业及其他智库联动交流机制。第一,建立与决策、行政部门的交流机制,加强与决策部门的交流与联系。第二,鼓励和支持研究人员到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政府部门兼职工作。第三,加大对决策者的相关培训,提高互动性。第四,与其他智库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将研究人员派到其他知名智库学习和交流。第五,提供出国交流、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拓宽专家的研究视野。第六,给研究人员外出兼职兼课,当访问学者及政府工作一段时间,让研究人员定期与政府决策负责人和政策规划小组接触与联系。第七,到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听课或交流经验。第八,鼓励和支持研究人员参与各种学术会议,及与课题有关的相关实地考察,并提交研究报告。
引进来策略——建立访问学者接受机制。建立访问学者接受机制,接受国内外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顾问;邀请其他智库专家交流合作;搭建研究人员交流经验会等。
(四) 考核激励
评价方式可分为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双重评价方式,主要依据智库影响力的分类即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公众影响力标准,人才考核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决策影响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的次数及层次;邀请给决策者授课的次数及层次;研究成果获批示次数等。二是学术影响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转载的论文数量;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数量及层次;发表研究报告的数量及层次;出版学术专著、会议论文等出版物的数量。三是公众影响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媒体上发表成果数量或被媒体报道的频率;接受媒体采访的频率及次数;拥有博客、微博等自媒体数量。
探索和实行多元激励方式,提高研究人才的积极性和激励性。一是提供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包括福利假期、退休养老金等具有吸引力的福利。二是对一些完成高质量和高影响力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员,提供社会名誉、职务晋升等精神奖励。三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职称评价体系,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鲁宁.考察美国智库带来的思考[N].新华日报,2016-02-26.
[2]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陈朝宗.智库型人才的素质结构、资本投入与培养渠道[J].重庆社会科学,2013(6):109-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