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充满自我意识

2018-01-29 20:59:46丁永辉
求学·素材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佳句凌云汤显祖

丁永辉

閱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③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⑤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⑥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红梅》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也在上面寄托了自己的感情。读了上面出自六首咏物诗中的佳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诗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是借鉴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I的作文题来命制的,旨在引导写作者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这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也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

“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上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也能增添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融为一体,对写作者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试题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由于这作文题的要求是以其中的两三句诗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写作者在写作时应先明确这些佳句的含意,然后选出两三句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诗句确定出一个立意。因此,写作者应先逐句进行解读,然后再从中寻找立意的共同点。

第一句佳句,是诗人王安石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以此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魅力。王安石在北宋极端复杂的局势下,积极改革,然而,他的做法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与梅花有共通的地方。第二句佳句,是赞美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第三句佳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的品格。第四句佳句,寓意君子应像蝉一样居高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他物,表达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并表现了诗人从容不迫的气韵风度。第五句佳句,是说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视作栋梁之材的。第六句佳句,是说梅花不同于桃杏。③④的共同点是自信,可联系当下的“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去立意写作;③⑤的共同点是当自己的正道直行不被别人理解时,自己不应去迎合他人,而应坚持自我;①⑥的共同点是表象相同,但本质未必相同,所以,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②④的共同点是当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当然,前面我们分析的都是共性,是找相似性。在实际写作时,写作者也可以从相反、递进、因果的角度去组合。比如,③②组合成递进关系,即人不仅要有自信,而且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等等。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合理引用。

心中自有大格局

陆星瑶

在偌大的天地间,万物皆渺小如蜉蝣。然形虽如此,境界却分大小。唯心中有大格局,才可在广阔之天地与浩瀚之历史中绽放自己的光彩。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见一堂”或是“照四方”,正是格局大小的不同体现。所谓大格局,在我看来,是“人不知而不愠”的风度,是“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胸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抱负。

眼界往往决定格局的大小。眼界分为两种,一种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即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冰心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眼光局限于一隅,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就只能顾影自怜。反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墨梅,她不以群芳争艳为进取,也不视桀骜封闭为高洁,她在平淡中透出一种豁达与坦然。格局孰大孰小,高下立现。

另一种眼界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看清内心。剪水为衣,抟山为钵,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谁是知者?答曰:老庄。遵循初心,不慕功名,“将曳尾于涂中”,轻描淡写的一句真心话,将其内心恢宏博大的格局展现得淋漓尽致,博得后世知音无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姜尚志不在鱼,而在王与侯。既然认定自己有济世之才,有救世之志,便耐心等待,不必急于搔首弄姿,谄媚逢迎。历史不会薄待任何一个眼界超凡的人,他们心有乾坤的人生格局使得他们千古流芳。

底气亦是成就大格局不可或缺的因素。小小蝉儿,之所以敢以一声蝉鸣开启整个盛夏,是因为其有“非是藉秋风”的底气。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不依外物,因为自身足够强大,能够为梦想买单。格局不是一朝一夕便形成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努力。道阻且长时的希望,众生皆叹时的坚守,举世欲狂时的清醒,使才华积淀,使内心安定。

放眼历史的长河,怀才不遇简直是人生的常态。你是“不识凌云木”的“时人”,在“凌云始道高”时嗟叹,还是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一般自叹自弃,郁郁而终?唯拥有大格局的人,才可以剪断烦琐的网,惯看秋风春色,读懂世界的本色。

评分:基础等级39分+发展等级19分=58分

【点评】

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作文。从基础等级来看,本文从所给的佳句中选择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三句来组织行文,阐述了“心中自有大格局”的重要意义,切合题旨。文章语言精练,论证结构完整合理。从发展等级来看,本文立意不凡,引用灵活,旁征博引,不拘泥于所给的佳句,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根据需要灵活处置,显示了写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体现了写作者的智慧。endprint

昂首挺胸做個中国人!

徐雨婷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刀阔斧的改革整治,中国这头雄狮逐渐从沉睡中苏醒。倡议“一带一路”、成功召开十九大等,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但在享受国家进步给我们带来的荣耀时,我们也绝不能忘了思考:腾飞的中国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答:昂首挺胸做个中国人。

一身戏袍,一介戏子,一粒铜豌豆。那是中国史上的一个黑暗时代,一代奸臣阿合马把持着朝政,横行于人间,百官莫敢直言。此时他出现了:披着戏服,散着头发,忘情演绎。于是《窦娥冤》出世了。没错,他就是关汉卿。在《窦娥冤》问世后不久,阿合马便发现这出剧暗骂的竟是自己。于是,关汉卿被下了大狱。要么改,要么死,这是阿合马给他的选择。可关汉卿不,他站了起来,昂头挺胸,下定决心,“将碧血,写忠烈,做厉鬼,除逆贼。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

这便是他,一介戏子的风度,管你是谁,管你有什么权力,我便是我,我偏要为万民说话。“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话说的不正是关汉卿吗? 他,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是一个昂首挺胸的中国人!所以,中国人啊,请像关汉卿一样,面对不平的世事,抬起你们的头,挺起你们的胸,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一袭青衫,一顶儒帽,一把硬骨头。那是明朝一个青年勇敢追梦的故事。“你们同我合作,让我的儿子登上榜首,事后我一定不会亏待你们。”这是在科举考试前张居正对汤显祖说的一番话,汤显祖不肯,而同行的沈懋迫于这位首辅的淫威便答应了。张居正的儿子最后果然榜上有名。而汤显祖,“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这一句话,坎坷了他的仕途之路,但他不悔。在未来的岁月里,汤显祖不止一次地蔑视权贵,他说:“余方木强,故无柔曼之骨。”

这便是他,一位追梦人的执着。有人或许会问,汤显祖为什么不答应张居正,难道那虚无缥缈的执着比仕途更重要吗?是的,对汤显祖而言,哪怕默默无闻,哪怕受尽谗言陷害,也要无愧于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他,一个傲骨铮铮、丹心凛凛的汉子,一个昂首挺胸的中国人。所以,中国人啊,请像汤显祖一样,为了内心的操守,抬起你们的头,挺起你们的胸,做个堂堂正正中国人。

一件风衣,一辆自行车,一支率性的笔。那是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她是一位美丽的小姐。一直在国外的龙应台终于回到了她深深思念的中国台湾,可台湾却变了样。不解,惋惜,痛恨,龙应台拿起了手中的笔,于是有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于是有了《幼稚园大学》,于是有了《生了梅毒的母亲》。因这些文章,父亲担心她会被人半夜杀死,朋友担心她会被上级请去谈话。可她不怕。

这便是她,华人世界一支率性的笔。你问她怕吗,她说不怕。因为她不愿做躲在角落里沉默的大多数,她只想为国家做一点贡献。毫无疑问,龙应台为新时代放了一把野火。那么我们呢?更多的中国人呢?敢不敢跟着龙应台在平野上也放一把野火?所以,中国人啊,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抬起头,挺起胸,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美哉,我昂首之中国人,与天不老;壮哉,我挺胸之中国人,与国无疆。

评分:基础等级30分+发展等级14分=44分

【点评】

这是一篇瑕瑜互见的习作。从基础等级上说,该文符合题意,首尾圆合,层次井然,文脉流畅。从发展等级上说,该文立意积极,论据丰富,句式灵活,不乏文采。该文难以进入一类文的原因有三。其一,篇幅过于冗长。考场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比较得体的文章是将字数控制在850字至950字,但该文有1200多字。显然,考生放开了写却未能收得拢,考场驾驭文字的意识淡薄。其二,引用存在疏漏。既然主体部分使用了三个人物为例,按照写作的逻辑,就应该每个例子都引用到所给的佳句,这样,文章才显得得体。不然,该例子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其三,现实性较模糊。“文章合为时而著”,但该文并没有体现出现实背景下的意义所在,所举的名人例子,也与时下没有多大的关系,读后让人不知作者的写作用意何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佳句凌云汤显祖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代送别诗佳句赏析
中华诗词(2023年8期)2023-02-06 08:52:48
保留一点儿焦虑感
做人与处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好词佳句大翻身
汤显祖
心声歌刊(2019年6期)2020-01-18 09:16:52
Q萌霸气凌云秀
兵器知识(2019年1期)2019-01-23 02:20:44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48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46
唯有凌云多壮“质”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02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中华戏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50
疯狂的凌云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