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静
中等职业教育是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的基础性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这一格局中,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首先,中等职业教育是对劳动者开展系统职业教育的奠基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或是技术技能的层级上,中等职业教育都是后续高等职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第二,中等职业教育是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环节,按照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对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年龄段是其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的时期,对后续的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第三,中等职业教育所面对的人口数量巨大,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劳动力人口的层次结构仍为金字塔型,数以亿计的初级、中级劳动力人口构成了金字塔的主体,他们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所要面对的主要人群。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伟大实践选择的结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伊始,党和国家就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全国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普通高中畸形发展、劳动者技能素质严重下滑的问题,大力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通过在普通高中增设职业教育课程、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高中、鼓励各行各业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和办好中专和技工教育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尽管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些波动,但从总的趋势看,中等职业教育始终保持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国家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要求。正是有了几十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大规模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才得以不断改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大军才得以不断壮大,中国现代化建设才有了坚实支撑。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进一步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大力办好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化转型国家应该长期坚持的方针,不能削弱,不可动摇。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如何提高社会公众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好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帮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