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涛 肇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 大庆 166500)
内容提要: 目的: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应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治疗进行临床评估,从而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本单位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保肝、抗病毒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46.5±1.7)μmol/L、ALT(36.1±2.1)U/L、AST(38.6±1.5)U/L显著优于对照组TBIL(60.1±1.5)μmol/L、ALT(41.9±2.8)U/L、AST(43.6±1.4)U/L;观察组患者TBIL45.7%(27/59)、ALT57.6%(34/59)复常率与HBeAg51.0%(25/49)血清转换率均优于对照组TBIL36.2%(21/58)、ALT44.8%(26/58)复常率与HBeAg36.7%(18/49)血清转换率。结论:临床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中,应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该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治疗满意度高。
慢性乙肝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炎性反应,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因素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度有直接关系,对患者肝功能具有极大的影响。通常临床采用抗病毒、降酶、保肝等治疗手段,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在应用常规方式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病情反复、耐药等不良反应。当前,肝病治疗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此,本文将对DSG-I型肝病治疗仪进行研究,使其提升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效果[1]。
选取本单位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8例,观察组患者59例。对照组患者男34例,女24例;年龄22~60岁,平均(40.54±1.45)岁;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23例;年龄21~62岁,平均(41.63±1.36)岁。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加入实验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的各项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病毒与保肝等常规治疗,主要使用络舒肝片、还原型谷胱甘肽、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对进行进行辅助治疗,措施如下:起始设置仪器模式为全功率/全调制模式,将患者处于仰卧位,将灯罩调整为适当角度,将其对准射肝区,25min/次,2次/d,持续治疗14d,间隔14d,继续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自身对光较为敏感,可以将其调整为半功率/半调制模式[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
观察两组患者TBIL、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情况[3]。
判定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生化指标复常率,肝功能各项指标为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生化指标包括TBIL、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
本实验通过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TBIL、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情况开展χ2检验,并以(%)表示,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ALT、AST水平评分开展t值检验,并以(±s)表示,当P<0.05时,患者之间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4]。
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46.5±1.7)μmol/L、ALT(36.1±2.1)U/L、AST(38.6±1.5)U/L显 著 优 于对照组TBIL(60.1±1.5)μmol/L、ALT(41.9±2.8)U/L、AST(43.6±1.4)U/L,患者之间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TBIL45.7%(27/59)、ALT57.6%(34/59)复常率与HBeAg51.0%(25/49)血清转换率均优于对照组TBIL36.2%(21/58)、ALT44.8%(26/58)复常率与HBeAg 36.7%(18/49)血清转换率,患者之间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此次实验研究中,对患者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结果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45.7%、ALT57.6%复常率与HBeAg51.0%血清转换率均优于对照组TBIL36.2%、ALT44.8%复常率与HBeAg36.7%血清转换率,P<0.05,患者之间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要积极应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与常规治疗相结合,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治疗质量。
临床在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疗效,主要作用原理为红外线对肝区进行照射,照射在患者肝区,产生一定的热效应,渗透并作用于肝组织,从而改善肝脏循环,提升患者修复能力,提高患者身体对乙肝病毒所具备的免疫应答。DSG-I型肝病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TBIL、ALT、AST水平,主要由于红外线对肝区进行刺激,从而对乙肝病毒复制以及修复进行抑制,并且能够促进患者肝脏血液循环,提升消除代谢产物能力,另外,也能提升患者免疫应答能力以及再生修复能力。临床在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积极结合DSG-I型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5]。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中,应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该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治疗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