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的视角中探索生生互动合作的有效策略

2018-01-25 17:26:30林玲
魅力中国 2018年52期
关键词:组内建构课堂教学

林玲

(浙江省宁波市惠贞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最近二十年来,我国英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2011年国家新制定并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显要位置。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课堂生生互动逐渐进入广大师生的眼帘,它是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并最终相互影响的过程。不论教育者是否认识到生生互动存在的价值,也不论教育者对于生生互动行为是否采取支持的态度,它都客观存在于课堂教学及课堂以外学生的生活世界中。

谈及生生互动的定义,是指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以语言、非语言的方式进行的心理、认知和经验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并最终促进学科文化修养的提高、主体性和社会化发展方面得到提高的成长片段。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1、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单向被动的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是一个在具有一定先验感知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觉知并加工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2、情境中的人际互动或与中介人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内在感知系统的充分开放,在此基础上的信息互动会使知识建构的过程呈现出真正的和谐与共融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相比传统教学,学生的角色应该发生变化,学生不应该成为信息机械式的接受者和教师填鸭灌输的对象,学生应该主动进行信息加工,使之成为自己的新知识,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发生改变,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他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他通过组织课堂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互相质疑、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形成一个学习“群落”,在这样的学习“群落”中,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独特体验就被整个“群落”所共享,由整个“群落”所有成员共同完成对学习对象和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这一点上,生生互动的内涵与之颇为贴切,生生互动是向整个合作小组布置任务,但任务是所有组员互相讨论、友好互助、共同完成的,并非由一人完成,其他人署名的产物。

生生互动有多种形式,我们在课堂上常见的生生互动形式主要有:交流习得、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小组竞赛、小组表演游戏、自主互评等。本文将就小组合作这种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在笔者的课堂实践中,发现目前的英语课堂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表现消极;部分学生表现挺积极,但最终离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还有距离;组与组之间,或者组内成员之间缺少帮助合作。这样的课堂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合作而合作,与真正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如何使课堂生生互动合作更具有效性呢?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笔者从组建合合作小组、互动准备以及合作展示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生互动的主要学习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业、能力、性格的差异,性别和社会家庭背景的不同把整个教学班分成3-6人不等的小组。在小组互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不能只追求个人的目标,也要通过相互合作帮助其他成员实现目标,最终共同实现目标。在小组互动合作的课堂中,学生间的关系主要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提高生生互动合作有效性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其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控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笔者的实践中发现,分组既不能按照身高座位、就近随机组合,也不能轻易“放权“由学生自行组合,需要统筹考虑。1、把全体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课堂活跃度的高低大致分成四个梯度。随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但是原则是必须每个梯度选择一位同学。随后教师进行微调,重点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自控能力,务必最后的分组是既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又能够保证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减轻他们焦虑感。2、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对组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要求组长针对不同组员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如何进行任务的分配、互动过程中如何对组员进行评价、以及如何掌控纪律。3、制定互动纪律表,以确保互动能够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约法三章: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有必要时做笔记;勇敢提问,不能让暴露的问题蒙混过关,不能为了顾及大家的面子“装聋作哑”;学会组织组内成员的发言内容,精心思考并尝试总结。如果在小组互动中,学生对其他成员始终持有信赖的态度,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展开正常的交流互动;如果每个成员都能意识到只有通过所有人的努力才能最终完成任务,那么他们的互动目标就会更加明确,这也提高了合作小组的凝聚力。事实表明,小组凝聚力越强,合作互动表现就越好。学生在交流中能够下意识地学会听、学会问、学会思考。这样,在完善自己的认识的同时产生新的想法,个体的思维方法和成果也能够在组内达到共享。

二、充分做好互动准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解决产生多重观点;教师必须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学习。

要使课堂上的互动合作能够得以顺利展开,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对互动内容的选择、互动要求的设置和互动前学生预学的组织这几方面进行一定的思考。首先,在选择互动活动内容、类型这个重要环节中,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图上课方便就说一句“互动开始”,也不能图为了课堂形式有所变化就“开始互动”。要弄清楚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什么而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否则反而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基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在选择活动内容之前,都以使问题、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使学生的每一次学习建构更有意义。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切实做好必要的讲述。如果在合作学习活动开始前把合作的内容、要求做必要的讲述,马上要求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往往还没有集中注意力,或者还不知道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是什么,更别说能够迅速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了。所谓的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搭建脚手架”工程,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再次,在课堂合作学习之前,学生的独立思考很必要也很重要。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的合作需要基础之上,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寻求不到解决办法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最有效。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每一次的生生互动,并非组内所有成员的互动。一部分学生还没来得及领会教师的意图,还没让自己真正开始思考,讨论已经由组内其他程度好的学生包办了。现实中,个体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是建立在自主思维的基础上的,缺乏自主思维,就如同是无源之水,即使会说也是依附别人的观点。如果长期这样,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永远在发言,另外的学生永远在倾听在附和,这样一来,是曲解合作学习的最初目的。所以,为了让每一个个体在合作学习中实现真正有效的参与,合作前学生的独立思维很重要。如果学生在经过自己的预先思考之后,带着问题进入到小组合作中,在合作中抛出问题,在和同伴的互动中解决问题,想必这样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是随便附和别人的观点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所能够比拟的,这样的课堂互动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三、优化课堂互动展示

在常规的生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自主思维,小组互动合作之后,学生还要进行课堂互动展示。课堂展示把互动的范围由组内成员间的互动扩大到了组间互动,因此课堂展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续和发展。通过课堂展示,教师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纠错。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完成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展示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把展示的形式进行拓展。采取多维度的展示方式,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结合口头展示,或者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还可以安排组间竞争的方式,它是最能促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部分。在展示过程中,为保证展示的质量,教师可以在预展时针对小组展示内容进行展示方法、环节和顺序等方面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展示适时地给与点拨和引导。拓宽、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整体调控课堂,使学生讨论的话题时时围绕本节课的目标。实践证明,多样的展示交流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在传统教育中,总是存在这样一种教学现象,教师积极地教,学生消极地学。这样的反差来自于传统教育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为学习主体。对待学生,一味的灌输,唯恐学生“吃不饱”,导致学生缺少时间进行思考和质疑。没有经过思考的学生,无法真正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作为教师,唯有转变观念,坚定地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给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权力,培养他们善于合作,共同进步的学习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研究表明,合理的生生互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自信的增强、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效的生生互动建立在合理的建组、充分的互动准备、多元的课堂展示等基础之上,而且需要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有效的生生互动其功能才能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组内建构课堂教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