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在互联网思维逐步深入的二十一世纪,传统行业开始实现了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这是时代发展至今的必然趋势,这一发展的基本理念被概括为“互联网+”。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健身行业开始树立起更为长远的发展目标,将重心放置于移动终端的应用上,主张通过积极地开发和利用,给健身行业带来崭新的突破,促使健身资源可以被合理的激活,人们即便是借助于移动终端,也能及时的完成相关的操作,在虚拟化的场景中参与健身游戏,从而更好的体会到新时代背景下更加高端的消费模式。
所谓的健身应用,就是指的借助于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大力推广健身服务的相关应用,属于体育类的应用子类,能够帮助健身爱好者及时的获取相应的健身资源[1]。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国内外健身应用的基本情况,主张从国外平台和腾讯应用宝等平台上查找健身应用,通过筛选将归类错误的应用及时的分辨出来,由此便可对相应的健身应用实现有效的统计,经过相关的数据结果显示,共获取样本应用1050款,在去除部分重复性的应用之后,共计为828款。
不同的应用分发平台针对于健身应用做出了合理的分类,分类的结果显示出多数平台将“健身”和“健康”划分为一个类别之中,但是子类的类别名称和类别数目等还是能够反映出较为明显的差异,由此证实了当前很多的平台间未能形成较为统一的划分标准。
依照相关的统计结果分析,不同的应用具备着不同的功能,在现阶段较为流行的“综合型”及“垂直型”移动应用设计方式中,健身应用更加倾向的是垂直型的移动应用设计方式。由此验证现阶段健身应用逐步的放弃了“大而全”的设计理念,主张沿着“小而美”的路径开展相应的活动,以便更好的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满足受众群体的多元化需要。
健身应用本身就具有较为繁琐的功能,能够彰显出自身的特点,在应用中的功能搭配并不是随机而成,往往可以发现相应的规律。用户的需求逻辑会促使功能实现优化组合,但健身应用本身具有的“巧而精”的特征使其功能数量受到影响,以至于使得某些功能互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一般会占据着较为明显的市场份额,当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基本的阈值时,会使得顶端聚集的现象出现[2]。健身行业属于新兴的行业,根据现阶段多个平台健身应用的下载量加以统计,明确了Google play是57.4%,腾讯应用宝则是63.2%,360手机助手是57.7%,百度手机助手为46.8%,证明了顶端聚集现象极为明显。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互联网创业开始寻找到新的突破口,也就是积极的借助于“场馆预订”功能满足当前O2O的模式需求。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场馆预订应用不断地涌现出来,但是因为线下的资源整合难度较大,使得很多的项目无法顺利的开展。
分析当前相关应用的具体情况,能够发现部分应用的实时监测结果并不准确,根据一项基本的测试证实了使用不同的计步软件时,对于同一次运动的统计误差能够达到25.6%。此外部分健身设备上会储存用户的个人信息,但是相应的保密措施不当,根据相关的测试结果显示,在某知名的品牌手表上发现地理位置被窃取的情况。
健身应用中的服务器端往往会保存着用户们的运动数据,通过不同企业间的实时共享,使得海量的运动数据形成。通过对相应的信息展开合理的判断,能够了解到多数人群的健身需求,同时分析出相应的健身规律,有助于开发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依照调查的结果显示,现阶段已经存在着8种以上的健身应用及二十多种可穿戴设备将数据信息同步至手机QQ健身数据中心,这种情况使得资源数据库的构建有证可循,也能方便数据的录入,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性。
面对繁忙的日常生活,人们在空闲之余更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因此健康应用和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使得人们的健身需求得到满足,通过适当的推广多种APP,能够让人们收获全方位的健康管家[3]。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设备监测能力也将得到稳步的提升,相关的设备有望成为超越健康、运动主题的全方位管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健身应用还将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坚持着健康、医护和运动的主线,实现多个领域的有效协调。
本文重点从健身应用的角度上分析了“互联网+健身”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通过有效的探索,明确了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健身事业起到的作用,为了让健身行业实现更为长远的进步,主张在更多的细节上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健身和互联网的优势能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