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五重境界

2018-01-25 17:26:30王旭东
魅力中国 2018年52期
关键词:功用名家境界

王旭东

(福建省永泰县同安中心小学,福建 永泰 350700)

一、借鉴名家授课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第一重境界,是指教师在借鉴名家讲课,未能彻底消化其精华,模仿其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由于新晋教师教学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未能完全吃透课程教学理论,未能具备独自设计课堂内容的能力。新晋教师为了快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借鉴名家教授的经验,却未能彻底消化吸收,故而其课堂教学处于第一境界。然而只借鉴名家的教授经验,具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却不可忽视其生搬硬套的弊端。

二、开始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是指教师已经意识到只借鉴名家授课模式的弊病,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希望结合自己的教学体悟,构建自己的授课模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过程中的蜕变。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往往已经较为熟悉教材,他们对教材开始有自己独立的体系,进一步结合自身经验编写教案。然而,这一阶段的教师理解教材未能深入,未能涉及语文教授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故而,此时教授重点较为琐碎、偏颇。

例如:在《观潮》一文的教案设计中,教师在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后,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我发现课文中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例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些语句描绘了怎样的潮水景象呢?不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壮丽景观。”这样的教学设计明显偏离了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更加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而忽视了语文的功用,即语文是开拓学生眼界,积累词句,培养阅读习惯以及能力的一个有效工具。

三、重视语文的功用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是指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文的功用,并非仅仅局限在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的这一范围内,而是积极发挥语文的功用,重视语文的实用性。故而在此阶段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字词读写、句子分析、篇章的章法的能力。教师更注重语文的实用性,为学生今后阅读学习奠定基础,但单方面地注重语文的功用,必然产生一定的弊端。

四、语文陶冶情操的作用以及工具性皆备

小学语文教学的第四重境界,是指教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借鉴了许多名家的教学经验,兼顾语文陶冶情操以及功用,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的教学阶段。在此阶段的教师,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理念以及教学特色,教师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以及方法技巧的同时,发挥语文潜移默化的作用,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为语文学习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为生活指明方向。例如:在《落花生》一文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字词,理解文章的结构,并且体悟作者笔下“花生”的独特品质,将花生与人的一生相结合,引导学生对人精深品质的思考。以此将语文的功用与其陶冶人心的作用相结合,完善小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以及生活奠定基础。

然而,此种境界的教学以其引导性太强,而失去了教学最本质、自然的东西,故而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病。

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五重境界,是对教师为主体课堂的一种改革,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引导性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因教师引导过多而将学生至于被动状态的现象。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读字词,并且引导学生以教师的角色讲授字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文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交换意见,拓展思维,以此开拓眼界。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避免了学生盲目学习而效率低下的现象。

六、“阅读”提供“写作”技法

“阅读”提供“写作”技法,在我国古代的科举中,文章取仕,大力推崇这类“读写结合”,这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读经是为了写文章,读是写的一种手段。“诵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代崇尚诗歌写作的格式和技法。现代教育家丁有宽明确提出“读写结合”的教育思想,一方面进行阅读教学,一方面进行仿写训练。在实践中,开创了“七条读写关系链”。例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虫的村落》的小练笔:“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美好的想象,激发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想象”这一写作技法描绘自己所观察过的事物。

小学生的写作借鉴运用得好不好,教师的教学形式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坚持仿写,比如仿写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习的各种写作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全面吸取所需要有利于写作的各种写作技法。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桥”的引申义和寻找“桥”的表现手法。比如,文中的桥不是生活中的本意“桥”,而是写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是生活中的引申“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作时如何拟定作文题目。再如,教师认真分析文中老汉的神情动作细节,引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这一写作表现手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这里将其称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五重境界,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以此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这里将其称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五重境界。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此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功用名家境界
名家
散文诗(2022年19期)2022-11-03 02:24:00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0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古今农业(2022年1期)2022-05-05 06:58:32
名家
散文诗(2021年11期)2021-06-25 06:59:58
品“境界”
中华诗词(2019年3期)2019-08-30 03:46:20
名家之约
绿洲(2019年3期)2019-07-29 11:49:26
名家之约
绿洲(2019年1期)2019-02-22 05:49:28
慎独的境界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4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6
风药之功用辨析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