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生活化教学探索

2018-01-25 17:26:30张玉宝
魅力中国 2018年52期
关键词:杨同学路程生活化

张玉宝

(大连庄河光明山镇小营小学,辽宁 大连 116400)

新时期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开展有效的生活化教学。如今还有不少数学课堂存在着这两者结合不充分的现象,要求数学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认识到这种课堂现象对教学质量带来的影响。就“路程、时间与速度”这节课而言,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更需要教师以生活化教学方式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指导。

一、“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材内容分析

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79-81呈现了“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的内容,该教材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在第一课时的教材中,就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情境,即松鼠、猴子、小兔参加了竞走比赛,并给出了三者竞走的时间和路程等相应的数据,要求学生分析和讨论谁走得更快。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充分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速度的计算方式[1]。而第二课时,教材内容就让学生得出计算方式,即路程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而时间则可由路程和速度相除所得。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些计算方式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教材要求学生能够推导出生活中比较常用到的总价、单价以及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北师大版教材融入了生活化的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

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内容

导入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是教师需要比较重视的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导入教学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于融入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学生的这一参与度会和导入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密切关系。在“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的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要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则需要创设生活化情境[2]。

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如下:“班上的李同学、杨同学和王同学是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却为他们之间谁跑得更快而争吵,于是老师为了调和他们的矛盾,就让他们进行一场50米的快跑比赛,比赛结束后观察记录数据,可知李同学、杨同学和王同学跑完50米的时间分别是9s、8s和10s,那么你们可以看出谁跑得更快吗?”在这一个情境中,三人跑步的路程都相同,要比较跑步的快慢,则可通过对比时间的长短来得出答案。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场比赛的生活情境:“从第一场比赛来看,杨同学跑得最快,于是跑来一个挑战他的陈同学,两个人的比赛改变了一下规则,也就是不限路程,却要限定相同的时间,最终结果是陈同学的跑步路程是48m,而杨同学的跑步路程是50m,所用时间都是8s,那么请问两个人谁跑得更快?”学生走进这一情境中,很快地知道可以比较路程,杨同学的路程更长,他用8s能够跑完50m,但是陈同学却只能跑48m,所以杨同学跑得更快。此时,教师继续提出:“如果跑步比赛的时间和路程都不同,那么你们要怎样才能知道谁跑得更快?”这一情境则成功导入了速度的概念。这个生活化导入教学策略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走进新课之中,可以很好地提高新课的教学效率。

(二)加强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

这节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比如教师可提出这样的生活化问题:“刘同学住在学校附近,她到学校上课的时候,要走15分钟,而汽车每分钟可以行驶1千米,那么请问刘同学到学校之间的这条路究竟有多远?”这个生活化问题旨在增强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的数字的感知能力,比如教师要让学生谈一谈这个问题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而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列出了算式:1×15=15(千米),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这里的1、15、15分别代表什么含义?”通过有效的课堂讨论与交流,可以让学生能够融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结合新学的知识,明白汽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与刘同学步行至学校的时间之间的乘积就相当于汽车的行驶总路程。提高学生对这一课程的数字感知能力,对于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进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可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其解题能力[3]。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生活化情境:“如果在暑假要去石家庄度假,自主选择一种交通方式,算一算从自己的所在地出发,到达石家庄要多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放相应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走进情境中。假设步行的速度是6km/h、自行车行驶速度为20km/h、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而动车行驶速度是4km/min。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交通方式来展开计算,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踊跃地参与进来。当学生计算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些算式体现出什么特点?你们可以从中悟出什么?”通过有效的交流,可知道不管是采取什么交通方式,都是要通过除法计算来得出时间,这也就充分验证了时间可由路程和速度相除所得这一结论,即时间=路程÷速度。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路程、时间与速度”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杨同学路程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师爱无边促成长
师爱无边促成长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多走的路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