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职德育工作之浅见

2018-01-25 17:26:30薛彩霞
魅力中国 2018年5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素质教育

薛彩霞

(山西省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山西 高平 048400)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阶段更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历来被中职学校所重视。如何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发展及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有必要对新形势下中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行有益的研究与探讨。本文拟结合中职德育工作的实际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目标要求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已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江泽民的《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从民族振兴、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教育问题。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同时还强调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积极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中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普通高级中学的德育工作,近些年来,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在德育目标上,重统一轻差异

就我国现有的国情来说,普通中职的教育是一个特殊阶段的教育,因为它担负着为高等学府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所以,其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与学习压力和义务制阶段相比,差异极大;而且,作为临近成人“临界线”的中职生,思想、精神、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差别。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表现欲望强烈,期待摆脱师长的管束,然而面临新的为人处世的问题,却又束手无策。

(二)在德育队伍上,重班主任轻科任教师

有很多的普通高级中学,固然也认为德育非常重要,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学校虽然安排了德育工作的分管力量,形成了如现行的“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处(政训处)主任——班主任”的德育管理体系,但是,并没有把全校所有的德育力量聚合、调动起来,更没有形成一支精明强干、阵容齐整的德育队伍,而是仅仅把班主任当作“替死鬼”“替罪羊”“敢死队”。

(三)在德育力量上,重学校本身轻其他力量

中职学生一般是寄宿生,家长一般也离得比较远,专程到学校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确实很少。另外,出于经费及外出安全等因素考虑,中职学校让学生外出接受社会教育的机会也很少。其实,学生的成长,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影响,诚如很多德育工作者所认到的,中职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属于校园。

因而,中职学生德育的主要受力点是在学校之中,学校进行德育,责无旁贷,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排斥在德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力量、社会教育力量。因此,对于很多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德育作用与功能的中职学校来说,这确实是一大失误。因为,这直接导致了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陷入了单兵作战的困境,而把本可以联合、团结的力量,人为地排斥和放弃了,甚是可惜。

三、中职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新的形势下,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和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才能把德育工作抓紧、抓实、抓出实效,才能完成培养的目标,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加强德育工作教师是关键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培养良好的师德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并通过正面引导、典型教育、规范管理、系统培训等多种有效方式着力培养具有严谨、好学、敬业、谦逊、克己、守纪的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让教师都明白“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的道理,自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而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事实已经证明,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三)加强德育工作必须重视教育目标的整体性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然,培养单科性和个别技能片面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要求的。因此,德育工作应该从人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来研究发展思路。我们知道教育的具体过程是分科进行的,我们讲全面发展不是分科、分门、分类发展,也不是各科教育的简单相加。德育在加强自身体系建设的同时,要考虑教育的整体性,主动与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使之能够协调建设和共同发展,切实避免为德育而德育的倾向,以此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素质教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40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8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