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丽英
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学习研究逐渐认识到学语文的重点不在理解,而在运用。著名语文教学的专家于永正老师在退休反思中提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讲,真的作用有限,而是在实践中练会的。理解一种语言的运作规则,与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他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为评价的主要标志。那么,基于这样的理念,备课时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点,设计有效的随文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选语言有特色的文本,习得方法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传统的教法就是将目标定位于学习课文思想内容,耗费大量时间理解感悟课文思想情感。比如《学棋》这课,课文内容不算艰涩难懂,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也易于理解。那么,教师如果重点教学本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来说并无太大意义,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低效的。再次细细品读文本,我们发现文中描写两个学生的学习时,抓住人物神态、动作、心理,将专心致志和走神儿这两种表现写得很具体。故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1.我们班的小丽同学写字专心致志,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教师从两个角度指导学生:
(1)习字者的姿态:坐的姿势、眼睛、左手、右手;
(2)习字的步骤:结合《谁得的红圈圈最多》这篇课文,先……接着……然后……最后……
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写,也可以合并起来写。
2.小明在课上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他好像看到—。他想—。想着想着,—。
教师引导学生从眼前浮现的画面、心里的想法以及相应的动作三个角度去思考。
三年级的习作学习有自我介绍和介绍同学的内容,围绕一个人的某个特点进行具体介绍,正好可以作为三年级习作学习的铺垫。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熟悉教材,注意衔接,敏锐地捕捉到文本中表达上有特色的地方,设计契合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作文,习得方法。
二、选词句优美的文本,积累语言
不少学生在写作表达的时候,常常憋半天,也写不出多少字来,觉得理屈词穷,即使勉强写出来的东西也干巴巴的。教师通常感觉学生没有主动运用学过的有新鲜感的好的语言的意识。写作方法技巧的教学固然也很重要,但对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语言的积累更加重要。因为语言知识和写作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大量的语言积累为基础和前提,缺少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再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方法都无用武之地。学生一个学期可以学到很多篇优美的文章,但仅仅学过是没有用的,它还没有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还没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它,教师的教还不能就此止步。
如《木兰从军》一课,在学生了解了木兰从军的三个原因(国难当头、父亲年老体迈、弟弟年幼)并反复朗读之后,我们可以利用文中的留白点设计这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将文本中的句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父亲拄着拐杖说:“女儿啊,征兵文书上写的是为父的名字,我虽然老了,刀枪还是拿得动的,让我去吧,咳咳咳……”
木兰—说:“—。”
弟弟拍着胸膛说:“姐姐,我是男孩,我替父亲去吧,你是女子,军营中是不要女子的,你怎么从军呢?”
木兰—说:“—。”
母亲拉着女儿的手担心地说:“女儿啊,咱们家老的老,小的小,情况特殊啊,依娘看,国家打仗也不少你一个,我们家就不要去了吧。”
木兰—说:“—。”
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迈的父亲,为了她那年幼的弟弟,更为了她深爱的祖国,毅然踏上了从军之旅。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扮演木兰,说服其中的一个家人,大家交流之后,再将写话练习全部完成。学生展开想象,运用课本语言,拓展说服家人的具体内容,将文本激活,创造性地积累了相关语句。
再如《鸟岛》一课文质兼美,我们可以结合学过的《水乡歌》设计练习,模仿着写一写鸟岛鸟儿多、鸟窝多、鸟蛋多。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经验的积累,丰富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积累语言是学习语文的起点,教师应将学生积累语言经验作为教学首要任务,丰富语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条理。
三、选结构易模仿的文本,练习构段
低年级进行了一定量的造句练习,那么如何将这些句子连起来变成一个段落呢?教师要选择一些总分构段或者结构反复出现的学生易模仿的文本,设计迁移练习,让学生学会构段。
如《台湾的蝴蝶谷》中第三自然段就是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第一句话写了黄蝶谷和彩蝶谷的景象。教师可以播放插图和资料,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其他蝴蝶谷里的景象。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有一种枯黄色的蝴蝶,—,—,—。有的山谷里有一种紫颜色的蝴蝶,—,—,—。
再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第二、三小节的结构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将第四节作为补充练习,改成和第二、三小节一樣的结构。
我想变成眨眼的星星,—。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
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夏天有代表性的事物,模仿文中这样的结构也来写一写:
我想变茂盛的大树,—。
我想变亮晶晶的萤火虫,—。
我想变一只知了,—。
我想变一只蝈蝈,—。
我想变—,—。
我想变—,—。
根据段落结构形式,通过这样强化表达实践的练习,帮助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训练学生的构段能力,实现向三年级语文学习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认为,语文学习的对象是母语学习,主要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直接教学规则性的语文知识,而是用习得的方式进行默会知识的内隐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儿童母语学习的规律。教师要关注学生语言实践,认真解读教材,找准随文表达练习设计的切入点,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