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职业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162650)
近些年,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发生了一定转变,为了确保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水平,需引入PBL 教学模式,其不但能够推动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有序进行,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引入PBL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以下主要阐述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因与具体改革措施。
我国诸多高职院校以素质教育为主,文化课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当前我国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设置的比较拖沓,所具备的连贯性与实用性比较差。在课程考核层面,目前国内也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考核方式,这便致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比较懈怠。
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课程由实验课与理论课这两部分组成。理论课占据着课程整体的2/3,并且实验课总是布设在理论课以后,此种教学模式会致使学生在上实验课总不愿深探与动手实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除此之外,此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虽能够让学生了解具体的诊断流程,但同实际临床判定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如今的实验课程多为已知性实验,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照搬课程实验流程,而不会深探其发病原因,这便导致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挥与运用能力的拓展遭到限制,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较单一,一般以视、触、叩、听为主,但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兽医临床诊断的具体需求。尿检、血检、心电图、影像、超声波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受畜主青睐。随着宠物诊疗的飞速发展,诸多毕业生更愿到宠物医院中工作。如果实验动物还是停留在牛、羊等诊疗教学上,显然无法适应社会进步,不仅会影响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还会导致学生专业水平不高,阻碍其日后发展。
从科学规划入手,以培养学生实验实践力为中心,缩减理论课程,加大实验课程比例。在教授完基础理论知识以后,提前展开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课中依旧有对实验内容的好奇心理。着重突显理论课与实验课的侧重点,如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概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等。
面对当前如此紧张的就业趋势,学校需创建先进仪器操作平台,融入内窥镜检查、心电图检查、X 射线检查等先进检查设备,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操作条件。此外,需合理利用学校资源,构建多渠道、涉及面较广的教学实践基地,以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就业意向划分实践小组,拓增与社会的接触范围。组织实践总结交流会,让学生分享交换新的,以及相关经验与教训。
依据课程实验费用的具体状况,利用同其他专业实验课共同采购的方式,力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动物。比如,同外科实验课程一同购买所需的羊、牛等,先让诊断实验课进行听诊、采血等基本诊断技能训练;再进行外科实验,胆囊等手术操作;接着再由诊断课跟踪动物恢复情况。此种方法不仅确保了实验动物数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操作机会,也形成了全面的临床疾病诊疗过程。经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对加强兽医临床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PBL教学法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运用的目的为优化教学问题。针对当前实验课程学生参与性不强的问题,可以通过减少已知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或是综合性实验来解决,采取人工造病、养殖户送检、动物医院病例展开PBL 教学模式探讨。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划分组成小组,让其针对送检病例制定诊疗方案,并且上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待指导教师审核通过以后再展开实际诊疗操作,当诊断结束之后各个分析小组需针对病例展开交流与探讨,编制诊疗记录,重点书写注意事项与操作规范,加强学生诊断思维。
转变传统的实验报告上交形式,提倡口试与实践动手考核相融合的考核方法,分最终考核与课堂考核这两种。课堂考核,比如在基础采血实验中,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进行采血基本操作考核,要求每位同学在两针内抽出至少3ml 血,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考核时可以针对实验课所学知识点,由相关专业教师随机设定病例特点与诊疗场景,有学生口述操作方法与诊疗过程,并且还可以同学生分析小组所编写的诊疗记录相结合,随机考核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注意事项,依据学生实际表现给出对应成绩。
综上所述,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还有助于加强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需要给予PBL教学模式高度重视,这样才会保障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提升到新高度。因当前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些许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这样才会确保学生临床诊断能力得以提高。
[1]朱洪云,刘忠艳,旦巴次仁,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5,36(1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