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43)
生猪在我国不仅拥有巨大的销售市场,同时也是经济产出较大的养殖物种之一。而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原先较为传统的养殖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供应需求。为此,养殖户越来越多的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加强养殖水平,并在养殖技术上不断进行新的突破。此举对于加强生猪的成活率,提高生猪产量有着极大的推动效果。然而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由于数量的急剧增加,各类疫病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多。本文当中,笔者将针对生猪的疫病防治措施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通过本文,能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参考帮助。
不断加强生猪的饲养技术,对于加强养殖户对各类生猪疫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大部分生猪疫病的产生都与饲养不足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饲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加强饲养技术的应用,从而使生猪疫病在猪群中传播开,从而产生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便应当加强生猪饲养的技术,并不断加强经验总结,提高对各类常见疫病的防控。
首先,在日常饲养的过程中,养殖工作者应当加强对各类饲料的管理把控,确保使用性价比高、无公害、无毒害的饲料来进行喂养。在对饲料进行放置时,应当选择干燥且通风较好的区域,确保饲料的质量得到基本保证。
其次,日常饲养过程中,应当对生猪的饮食进行良好的管理,避免生猪过度饮食而引起消化道的炎症和疾病。
最后,针对生猪的饮水问题上,相关养殖人员应当对水质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并确保生猪用水符合相应的养殖标准。在饮用前,需对水进行消毒,可使用漂白粉、百毒杀等药物来进行处理。有效加强对水中大肠杆菌、霉菌等病原体的防控情况。此外,在养殖的过程中,建议应当采取科学正确的养殖技术,并定期对生猪饲料进行更换,并根据生猪成长的不同阶段注意补充各类营养元素,确保生猪的免疫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生猪在出现疾病时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控制,都可以对疫病的传播进行阻断。然而实际养殖的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由于没有做好生猪养殖环境的消毒工作,从而使各类生猪疫病在猪群中发生传播,从而造成大面积的生猪生病。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生猪的大批量死亡,对养殖户造成难以预估的经济损失。为此,在日常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生猪的养殖环境进行良好的管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在养殖过程中,大多数的细菌、寄生虫、疫病以及病毒都是通过空气、饲料、粪便来进行传播的。因此相关养殖人员应当注意做好猪舍中的消毒工作。可采取三种或更多种消毒药物轮换使用的方式来进行猪舍消毒,并在确保使用三到五次后,进行更换使用。这样是为了有效加强消毒功效,避免病毒病菌产生抗药性,而造成某种药物失去药性的现象。此外,根据不同的季节,也应当选择不同的消毒方式。例如夏季往往是生猪疫病传播的高发期,由于天气过热,猪舍内的温度得不到良好控制,使粪便、饲料等出现发酵、发臭等现象,从而产生有害病毒。这时可使用生石灰、热火碱水等方式对猪舍内进行喷洒消毒。此外,针对猪舍当中的水槽、饲料槽等要着重进行消毒清理,避免病菌的滋生。除此之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猪舍等养殖区域的通风情况,确保环境温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控制,也是加强养殖环境消毒的重要环节。
免疫技术的良好开展,能够确保生猪在养殖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免疫能力,并且避免和降低感染各类疫病的可能性。为此,相关养殖人员应当加强对生猪免疫能力的提升,并从日常养殖管理的阶段有意识地进行各类疫苗的使用。建议针对仔猪应当进行针对性的免疫功能提升,尤其是不满十日的仔猪,需要使用0.2ml的泰拉菌素。在针对足月的仔猪时,可注射0.2ml的头孢噻呋。
同时,针对42日左右的仔猪进行药物注射时,应当将注射剂量进行一定的增加。可将头孢噻呋的剂量增加到0.7ml左右。由于生猪的部分疫病也可通过母婴来进行传播,因此也应当定期对母猪进行疫苗的注射,提高母猪的身体免疫能力。在部分疾病较为高发的季节,建议相关养殖人员应当多使用氟苯尼考、黄芪多糖等药物,并将其添加到饲料当中,从而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加强对生猪免疫功能的提升,确保生猪在应对部分疫病时能够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提高养殖产出,增强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有着极大的关联。相关养殖从业人员在进行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应当对各类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在日常养殖阶段注意做好猪舍的卫生清理,加强消毒。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饲养的技术,确保生猪在各个成长发育的阶段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营养补充。最终,为加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陆晓霞.浅谈仔猪黄痢的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7,(8):52.
[2]唐威,路军.几种生猪腹泻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3,(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