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与推广

2018-01-24 12:30:16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3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猪场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农业局(三元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三明 365001)

1 前言

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病毒感染而诱发的严重破坏机体免疫系统的传染性疾病,此病目前可见各养殖猪场,一年四季皆可传播,同时有着极快的传播速度。此病感染病例诊治不及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几年,猪蓝耳病有高发态势,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猪蓝耳病介绍

2.1 流行病学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区域特点。近些年的流行季节性特点更明显,在高热、高湿等季节发病率明显呈高升态势。经调查的易感病例中,不同性别、日龄、品系等生猪均有感染的可能。此病发病急、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一般病程在1~2周。而且作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可造成免疫接种的失败。在此病高发病例的诱因调查中,猪舍设计不合理、养猪密度大等等,都有接触感染此病的可能。这些年此病的临床治疗中,普通疗法疗效时好时坏。有时用药后体温会暂时性的降低,但是停药后的几天又有升高的迹象。

2.2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表现发烧、厌食或不食,大便干硬如算盘珠状,尿黄或呈茶色,全身皮肤发红、眼结膜发红,后期部分猪四肢、鼻盘、裆内等处皮肤变紫,少数猪耳部、腹下发绀,有的呼吸困难,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偶有腹泻。病程短者2~3 d死亡,长者40多天才死亡。也有个别猪发病后未经治疗,经20 d左右自行痊愈的。

2.3 剖检变化

所有病死猪均出现肺脏出血、瘀血、萎缩或发生肉样变、各期肝变,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部分猪心脏松软无力,心内膜有出血点,大部分病死猪胃黏膜、回盲瓣、大肠黏膜有出血点甚至溃疡灶,有的猪胃内、盲肠内有凝血块。多数猪膀胱黏膜有出血点。

2.4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等等,都可作为此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而确诊此病的关键,最好配用实验室检查。

3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

猪蓝耳病属多疾病综合感染症,目前对此病治疗的特效药物不多。为此,重视此病防控,应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1 注意改善猪场养殖管理

改善猪场养殖管理,营造适宜生猪养殖的环境,是控制各类病害的关键措施。在防控猪蓝耳病方面,改善猪场养殖管理制度,同样极为重要和关键。为此,第一,严格引种。准备引种前,详细调查种猪场疫病情况,做好引进猪只的血清学检测,了解引进猪只有无病菌侵入。引进的生猪,至少隔离饲喂1个月或2个月。确保引进猪只无病患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第二,加强消毒。消毒管理工作很中药,为确保猪场洁净卫生干燥,务必要定期清洁猪场。而后,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消毒有环境消毒和带猪消毒,平时猪舍门口池内用火碱水,每周更换2次,确保消毒质量。带猪消毒,可用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百毒杀等等交替轮换用,每周1次。疫病流行期间,每天用1次。第三,控制养殖密度。避免高密度养殖,而造成的生猪交叉感染。同时,注意改善喂料,选用全价饲料,增强猪只抗病体质,而降低此病的易感性。

3.2 推进科学合理化的免疫程序

根据猪场蓝耳病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程序,并能按时按量地做好接种防疫工作。首先,仔猪免疫。一般情况下,在仔猪断奶前后要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一周后接种猪瘟和猪口蹄疫疫苗,然后再结合地区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两次强化免疫接种,经过强化免疫之后,要监测仔猪身体内的抗体水平,当仔猪身体内抗体水平达到80%以上,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其次,种母猪免疫。70日龄的种母猪同上述免疫程序一样,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在母猪配种之前不管是初次配种母猪还是经产母猪,在配种前都需要接种猪瘟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做好免疫接种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疫病监测工作,如果一个养殖场内猪蓝耳病抗体试验连续4次监测群体免疫合格率为大于80%,表明该种疾病在本养殖场是比较稳定的,如果免疫合格率一直下降,则说明该养殖场卫生消毒存在问题,需要改正。

3.3 尝试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措施

近些年来,防控猪蓝耳病用市场有售的紫锥败毒针,综合治疗效果要好很多。通常剂量,0.3ml/kg,连续用3~5d,效果不错。但是,此病的感染病例中,多数以混合感染为主。为此,应配合用抗生素治疗,比如:头孢类药物、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等,治愈效果更好些。一些治疗病例中,母猪有流产症状,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建议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每次500~1000ml,彻底冲洗母猪产道。而后,用蒸馏水冲洗,每次500ml。在此基础上,配用青霉素注射疗法,每次800万单位,效果不错。或者,用脑垂体后叶素治疗,皮下注射,每次用40国际单位,效果不错。患病病猪有高热症状,用头孢噻呋钠注射,效果更好些。配用核糖核酸注射,每2d/次,进行4~5次治疗,效果更好些。

[1]文利新,丁小波,罗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8,(4):153-154.

[2]王斌,张智鹏,范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2008,(11):137-140.

[3]刘山辉.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治疗[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8):96.

[4]池海蓬,于闯,赵崇,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现场诊断及预防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2009,(8):15.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猪场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22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猪蓝耳病的防控
广东饲料(2016年2期)2016-12-01 03:43:08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