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静
摘 要:数学运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内容。在传统教学中,不论是简单数字的加减法还是乘除法,学生通常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的的,进而导致其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会遇到不会直接运算的情況。对此,在实际授课中,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成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不断完善学生运算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
加强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科学培养,不论是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效果,还是今后数学学习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数与计算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以及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将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以此来确保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与锻炼。
一、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分析
首先,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当前,虽然所有的小学学校都开设了数学课程,但由于课程自身特性,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未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科学培养,而是盲目地为学生灌输相关知识、技巧,久而久之,导致很多学生都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与信心;其次,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关注的重点通常都是孩子的成绩,再加上各类培训班的开设,经常会忽视基本数语外课程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导致孩子无法获得相应的实践锻炼机会[1]。
二、完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首先,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要动力,对此,教师应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更自然地融入各项运算能力培养当中。同时,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其中,也能够促进授课效果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比如,在运算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墙壁上粘贴学习数学的文章,或者是编制与数学运算内容相关的黑板报内容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数学运算的魅力。同时,在不断熏陶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可以组织一些新颖、丰富有趣的数学运算小竞赛,在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更自然的锻炼学生运算能力[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简便算法,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兴趣。如:对于38+75+62这个计算,如:1班种了38棵树,2班种了75棵树,3班种了62棵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他们很快的列出式子:38+75+62,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这种方法的效率比较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个位数加起来可以满十进一的数,38+62=100,再拿100+75就很轻松地得出了175的正确答案,可以提升效率。
其次,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在分析、解决各类实际生活问题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培养中,应适当加强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联系设计生活设置:冰箱里有几种蔬菜,鸡蛋吃了几个还剩下几个这样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加强生活联想,并在认真观察中高效学习相关数学知识,进一步锻炼其运算能力。
再者,注重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各类数学运算,学生要先认真阅读其题目,也只有真正弄懂之后,才能够加强题目意思与考点的密切联系,才能够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地应用在分析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当中。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小学生在阅读题目时都不够认真。因此,在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锻炼中应重视学生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进而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最后,重视社会与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除了方式方法的丰富多样之外,在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中,其教师还应重视社会、家庭资源的科学、灵活引用。比如:在开展三上口算乘法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请家长带领孩子去超市买东西,为孩子提供50块钱,要求其看清楚商品的单价与数量,最后计算自己花了多少钱。例如:瓜子2.4元一包,花生3元一包,各买3包之后,总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等。这样的学习、锻炼,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运算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开展班级活动中,引导学生计算本班学生用餐,或者是购买各类素材花了多少钱,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多锻炼运算能力的机会。
综上所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不论是授课效果与效率的提升,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更科学适合的策略方法,从不同层面加强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与锻炼,进而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我国近三十年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研究综述[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2(7):58-61.
[2]杨金风.内蒙古自治区五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及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6.
[3]张俊珍.新旧课程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46-48.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