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蒙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体育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提供运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创新;更新上课内容,让学生自主练习,体验成功,积累知识、技能。与此同时,我们不要忘记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展示,既可以是疑難求助,又可以是对话交流,还可以是质疑对抗、二次学习、查漏补缺等,要体现出展示的互动性。
【案例描述】
市级教研活动,听了几节公开课,每个开课的老师上出来的课各有各的长处和特点,都充分展现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但是这几位老师却有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A老师的做法:课进行一半,主教材教授完毕,A老师说:“刚才我们学习了一脚蹬地起跳,越过一定宽度,你们学会了没有?”学生齐呼:“学会了。”“那好,现在我找个别学生来展示一下,哪位学生愿意示范给大家看看呢?”班级里顿时鸦雀无声,老师让靠他最近的学生进行展示。这名学生明显过于紧张,动作做得不是很协调,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默默地回到队伍里面。这位A老师,接着进行下面的游戏环节,后面的十几分钟这位学生一直没有抬头……
B老师的做法:这位老师采用的是分组的形式进行游戏的展示,他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参与游戏,然后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6人,小组合作创编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乐意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老师让四个小组都进行了展示。最后老师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对每个小组创编游戏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他小组创编的游戏再进行游戏的体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玩得不亦乐乎,而且学会了好几个游戏。
C老师的做法:课上他积极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新内容学完以后,他找了两个练习比较好的学生,又找了两个学习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进行展示,这时,这位C老师和B老师一样,及时进行了评价,并把四位同学的动作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很快知道了老师所教动作的特点,然后老师让学生接着进行练习,练习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技术动作。
【反思】
1.有效的课堂展示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
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展示,会展示”,要为学生悉心营造尊重、民主、和谐、健康的课堂氛围,在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满强烈的表现欲和兴趣性,让学生体验到展示技术动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站出来展示自己。A老师的做法就明显违背了课堂展示的初衷。所以,在教学过程的展示环节,尊重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营造良好氛围,诱导学生展示,而不是通过“强迫”的方式让学生做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情。学生课堂展示既是教师了解学情的方式,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教师应当把课堂展示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
2.有效的课堂展示有助于后进生的二次学习
课堂展示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课堂展示要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是学生二次学习的必要手段,从学生展示中暴露的共性问题,通过整理完善,再放回到学生中去,更易于他们接受和掌握,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许当时老师教授新技术动作的时候,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学习,通过其他同学的展示,就会再学习一次,从而学到新的技术动作,所以教师要明白课堂展示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通过展示,让后进生继续学习一次技术动作。C老师的做法就很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学习问题。
3.有效的课堂展示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查漏补缺,共同探索新的学习方法
通过展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和策略。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方法,学生课堂展示既是教师了解学情的方式,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通过展示,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的特点,出现的错误和不足,通过教师的及时评价,学生可以及时进行改正,及时地查漏补缺,找到更好的、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学习方法。B老师的做法就很好,他通过游戏的集体展示,既发现学生创编游戏的不足,也发现了新的游戏方法,学生一节课就可以学到几个不同游戏的规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示并不是意味着一堂课的结束,更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展示是一种示范、一种激励,是一种表扬,更是一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教师要坚持把展示当成一种文化来培植和构建,把展示当做一种能力去培养,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把展示当成自己打造新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莫把展示当“绝唱”!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