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培养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践探索

2018-01-20 14:46:26陈恒蔚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预习习惯支架式教学

陈恒蔚

摘 要:众所周知,预习是对课堂学习的准备,是教师在组织新知教学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根据其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所进行的具有常识性的学习活动。但是,就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对课前预习不重视,没有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由此导致学生在对新知缺乏感性认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效率令人堪忧。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下一个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其在课前预习活动开展中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新知的支持,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对此,立足支架式教学来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支架式教学;预习习惯;教学方法

一、农村小学英语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提出背景

就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课前预习是学生走进课堂的前提,是学生学习新知内容的准备活动,是学生自主建构英语知识结构和体系的开端。对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使学生在课前活动参与中掌握英语学习策略,提升其英语学习水平。但是,就当前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仍处于口号层面,尽管该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地将预习习惯培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对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不重视。很多教师在组织课前预习活动的时候,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机械地应付预习要求,并没有真正地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对课前自主预习给予充分的重视,其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自然會缺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策略,进而导致其难以对课前预习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不是预习内容选取随意,就是预习指导方式随意,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受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小学生所储备的英语知识经验是有限的,其在较为薄弱的意志力的驱使下,难以有坚定的英语学习目标。加之,小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认知的驱使下,没有对课前预习产生准确的认知,其不知道课前预习对其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抱着应付心态,流于形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自觉性,由此其课前预习习惯无法得到有效的养成。

针对以上所提及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要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之外,还要转变传统的课前预习教学方式,借助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使其在自主预习活动参与中,掌握预习方法、策略等,进而潜移默化地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二、支架教学理论指导下农村小学英语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1.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支架式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收、加工外部知识,进而实现有意义的新知建构。在小学英语预习教学活动开展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给予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权,还可以在“面向全体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原则指导下,使学生在预习活动参与中,通过参与、体验、实践等方式自主地感知语言知识,探索语言规律,进而加深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预习习惯的养成。

既然在小学英语预习活动开展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要如何在预习活动开展中发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呢?

2.支架教学理论指导下农村小学英语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策略

(1)“授之以渔”的传授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立足其教育实践,提出了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职责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在教学生学这一观点。对此,在小学英语预习活动开展中,教师的职责不是引导学生预习,掌握新知内容,而是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教给其预习的方法。如此,在方法的掌握下,学生不仅可以产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熟练地将预习方法与策略等灵活地运用到预习活动之中,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我在引导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时候,一般会借助以下方式引导其掌握预习方法。

①细化内容

对于农村学校的小学生来说,英语预习活动的开展与其他科目的预习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原因是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稍晚于其他学科,所储备的英语知识是有限的。对此,在组织预习活动的时候,倘若教师盲目地立足教学所需向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学生会在预习任务完成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对此,在预习活动开展中,我会根据所执教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其英语学习最近发展区,对新知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少而精”和“循序渐渐”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以细化的预习内容的方式,将预习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使学生在已有的英语认知结构的驱使下,自主地完成预习任务,且激发其预习兴趣,在“跳一跳”中“摘到桃子”,为其有效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提出要求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课前预习活动开展中,还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等作指导,活动的开展将会出现诸多的问题,由此导致预习、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我在组织预习活动的时候,不单单会对预习内容进行细化,还会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使学生在要求的指导下了解到自己本次预习要实现什么目标,进而在“有的放矢”的预习活动参与中,提高其预习效率,并在要求的驱使下指导其养成预习习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口语易和校讯通为课前预习提供了便利。因为,校讯通不利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适时观察,所以,我往往会借助口语易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以A picture of my family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预习活动开展中,我借助口语易向学生呈现了预习任务单,其中要求学生:Try to read the sentences.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mily. Try to make an information card or a PPT and try to introduce your family to the classmates.在这样明确的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学生的预习活动具有针对性,其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对新知内容产生感性的认知,甚至可以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并借助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

③及时检查

教学中的检查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预习活动的开展来说,其同样需要检查发挥作用。因为在预习活动开展中,检查可以驱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将其预习行动落实到实践之中,促使学生的预习活动有效开展。同时检查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会真正地参与到预习活动之中,为其预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组织预习活动的时候,一般会借助口语易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监督,学生可以将自己预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口语易上进行反馈,而我则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还会整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借此实现以学定教。

(2)“固之以本”的培养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学习品质。我在小学英语预习活动开展中,会采取固之以本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①激发预习兴趣

通过对所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观察,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前预习不感兴趣。兴趣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动力源泉,其在预习活动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会在组织预习活动的时候,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其预习兴趣。以A trip to Hong Kong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预习活动开展中,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借助多种渠道,诸如报刊、宣传册、网络等搜集与香港旅游有关的信息。然后小组成员就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探寻对旅游有利的信息,并立足这些信息合作制订出香港旅游计划。在这样极具开放性的预习任务驱使下,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在参与中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可以拓展其知识储备,丰富其生活认知。而且,制订旅游详细的旅游计划也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习惯,一举多得。

②任务驱动预习

任务驱动在小学英语预习预习习惯养成中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其难以自主地投身到预习活动之中。对此,在预习活动开展中,我会借助任务驱动这一方式,借助明确的任务来驱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避免“放羊式”预习情况的出现。以We can save the animals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课前预习任务单中,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本节课学习中,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呢?我们要如何保护动物呢?回答How can you save the animal?以小組为形式,合作编写对话。

③评价激励预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教育与教学领域的一个普遍认同的说法。同样,在小学英语预习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需要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产生预习的积极性,并在持之以恒地参与预习活动中养成习惯。我在组织预习活动的时候,会借助“奖励小红花”的方式对学生给予激励。比如,当学生完成了课前预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之后,我则给予学生一枚小红花。在一个月之内,倘若有学生的小红花数目达到20枚以上,我则给予物质奖励,并在班级中张榜公布。在这样的激励评价下,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自然会被调动起来,其在积极参与预习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课前预习活动给予充分的重视,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如授人以渔、固之以本等调动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下,掌握预习方法、策略等,进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其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明洁.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许晶.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刘敏.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胡林花.凡事预则立:例谈农村小学英语有效预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2,1(2):81-8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英语预习习惯支架式教学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0:53:00
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3:05:15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28:45
农村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64期)2016-09-22 18:01:51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 14:34:32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40期)2016-06-12 19:36:34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困境与对策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2: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