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8-01-19 11:36:46徐业凤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0期

徐业凤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小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水肿、血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不会增加复发率,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手术;开放式手术

【中图分类号】R4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1

小儿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其发病率为1%~4%,其中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常用手术方式有常规开放式手术和小切口手术两种。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易破坏腹股沟管正常解剖结构,且术后易出现伤口感染和阴囊水肿并发症,预后欠佳。为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现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儿进行分组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均为男性,年龄1~5岁,平均(3.01±0.73)岁;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6岁,平均(3.08±0.77)岁。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儿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给予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取髂前上棘做平行于腹股沟管的斜切口,长度为4cm左右,切开腹壁组织,逐层分离至腹外斜肌腱膜,随后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游离精索找到疝囊,游离疝囊后实施高位结扎,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本组患儿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手术体位及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耻骨结节稍外侧上方1cm处横切口,约6~10mm,根据患者肥胖情况选择切口长度,切开皮肤后,以蚊式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至腹外斜肌腱膜,斜形至耻骨结节方向,至腹股沟管外环口,将精索外筋膜提起,切开后提起脂肪组织,继而将睾肌提出,内侧分离,切开精索内筋膜,随后切开并横断疝囊,保护精索血管与输精管,近端疝囊游离至见腹膜外脂肪,远端疝囊彻底止血后旷置原位。近端游离至内环疝囊处,结扎后缝扎,剪去疝囊,充分止血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术后局部水肿、血肿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术后康复情况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手术预后 观察组术后无复发病例,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3.33%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水肿、血肿发生率3.33%与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和11.67%(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是儿科常见病,临床可分为斜疝和直疝,其中以斜疝最常见。由于小儿尚在发育阶段,腹壁结构不完整,患病后若不及时治疗,易引发肠梗阻并发症。研究指出[2],小儿腹股沟管约为1cm,且垂直穿插于内环和外环,因此,只要在外环处实施高位结扎,便可治愈。

临床常见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有开放式手术和小切口手术两种,开放式手术需切开腹壁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同时还需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在精索前内侧游离疝囊后进行高位结扎。该手术方式的缺点在于切口大,且会严重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由于切开提睾肌,游离精索后易引发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小切口手术的切口位置切开层次少,不用打开腹股沟管,因而具有损伤小的优点;由于精索位置表浅,只要稍将切口分开即可见提睾肌及精索,并对其进行处理,另外,小儿腹股沟短,经外环口稍微牵拉即可剥离腹膜,实现高位结扎。小切口手术无缝线,因此患儿无需拆线,相较开放式手术,切口更美观。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小切口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疝复发是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常见并发症,相关数据统计,约有1%~2.5%患儿术后会出现复发现象[3]。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阴囊水肿、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切口手术阴囊水肿、血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原因是小切口手术不破坏腹股沟管正常解剖结构,损伤小,因此术后并发症也少。

综上所述,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理想,能缩短下床活動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樊珈榕.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3):82-83.

巫水周,袁国伟,朱才雄,等.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2,15(3):186-187.

石元同,张思德.腹腔镜与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