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8-01-19 11:36:46苏彩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0期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苏彩霞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O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并采取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6)和实验组(n=106),分别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为(7.34±1.26 )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4±3.30)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11.32%,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采取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加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护理干预

【中图分類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2

急性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部缺血等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具有发病急、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临床特征有昏迷、猝然昏倒等,临床中以溶栓治疗为主[1]。本次研究选取了212例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采用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12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相关诊断标准,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少于5小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静脉溶栓禁忌症、肝肾功能存在严重障碍、精神疾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6)和实验组(n=106),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0.25±2.57)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0.36±2.60)岁;两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教、用药护理等。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溶栓前护理。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讲解疾病知识、药物功效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认知水平,全力配合治疗护理。并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如吸氧装置、心电监护系统等。(2)溶栓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意识是否清醒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防止病情恶化,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心理压力。(3)溶栓后护理。溶栓治疗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如:血压突然升高,头痛,呕吐,血尿,牙龈及皮肤粘膜出血等,采取相应措施技术处理,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突然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再次手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并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等指导,加快身体恢复。

1.3 观察指标 ①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NIHSS评分越低代表神经功能更好,满意度评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②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为(7.34±1.26 )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4±3.30)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发生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患者分别有,1例、1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对照组,发生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患者分别有,3例、4例、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差异显著(=5.8112 P=0.016)。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患者有昏迷、头晕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肢体瘫痪和死亡,是一种为人体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临床中以溶栓治疗为主,如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促进缺血去循环,神经细胞恢复[2]。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在溶栓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其是否存在一些禁忌症,过敏症状,并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其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认知。溶栓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防止病情恶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干预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为(7.34±1.26 )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4±3.30)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11.32%,差异显著(P<0.05)。这与王丽萍[3]研究相符,说明对采取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加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加快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对采取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加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张尧.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174-176.

孙青,修静,鲜安福,王玫,陈慧丽,蒋娜.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8):1106-149.

王丽萍.急性脑梗死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06):63.

猜你喜欢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16年29期)2016-11-30 06:27:26
急性脑梗死与心脑血管综合症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0:10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上海医药(2016年17期)2016-10-12 01:49:08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