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治疗黄疸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黄疸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其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的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平均的治疗康复时间比较对照组明显要短,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对黄疸患者的治疗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敷贴的方式,不仅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有效缩短其治愈的所需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黄疸;中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4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2
作为临床诊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黄疸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通常采用西药治疗的方式,其临床治疗效果不够明显,患者的治疗恢复周期较长。对此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敷贴的方式,具有显著的应用特征。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50例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黄疸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为(46.53±5.32)岁;观察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为29-65岁、平均年龄为(47.63±4.39)岁。两组患者皆属于黄疸型肝炎病症,并符合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具有中药保留灌肠禁忌证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静滴异甘草酸镁、维生素K1、门冬氨酸鸟氨酸与腺苷蛋氨酸等常规西药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辅助的治疗,其具体方法为:首先依据患者的舌脉象以30g绵茵陈、10g大黄为主药,并结合丹皮、厚朴与桃仁等同腹泻浊的药物以水浓煎,取药汁月150ml左右,待温度凉至40℃左右对患者进行灌肠[1]。同时联合予以患者采用穴位贴敷的治疗,主要以选患者的日月、脐周与期门等穴位,敷贴时间应保持在15-20min范围内。并依据患者病状的严重程度对相应穴位进行轻微的按压,所按压的穴位主要有合谷、胆俞、内关和肝俞等。其按压的频率通常保证在80-91次/min,对患者持续进行的1d的治疗[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与治疗恢复时间,其中康复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显效是指患者的黄疸完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黄疸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肝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是指患者黄疸症状及肝功能无任何的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 检验,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其中观察组平均的治疗康复时间为(3.2±1.1)d比较对照组的(5.3±1.6)d明显要短,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比较结果见下表1:
3 讨论
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病症,黄疸症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临床中患者若出现高黄疸症状时,则提示患者的病情已进一步严重。在当前对于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主要以常规的西药治疗为主,例如,保肝治疗、退黄、降酶等。依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对于黄疸型肝炎的治疗,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肝功能恢复周期较长使病情不确定增加,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致使患者单纯采用西药的治疗期间易引发其它并发症的的发生。当前在我国中医药的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与西药的治疗相比较,中药的应用具有较小的毒副作用,更可促使患者的尽早康复。
依据中医学中对于黄疸型肝炎所发生的机制,主要是以湿热疫毒所导致的肝胆失疏。将中药保留灌肠与西医理念为一体,可通过特定的药液对患者进行灌肠的治療。在本次研究中,关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方式的应用,其中采用中绵药茵陈具有疏肝利胆及清热利湿的功效,对于血清胆红素的降低具有显著的作用;大黄的采用则具有泻下解毒的功效,可经过肠道对胎毒病邪有效排出[4]。诸药合用可有利于患者体毒的排除,湿热的消除,对于黄疸病症的治疗具有显著的功效。同时对患者相应穴位中药的敷贴,主要使药物通过气血及经络影响患者的病变部位,使患者的肠胃蠕动速度加快,可利于患者体内毒素的排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的治疗康复时间为(3.2±1.1)d比较对照组的(5.3±1.6)d明显要短,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关于对黄疸患者的治疗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敷贴的方式,不仅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有效缩短其治愈的所需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邓素华,韩颜华,杨红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迟发母乳性黄疸76例疗效观察[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41(1):85-85.
任章平.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患者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0(7):244-245.
曲长江,王文丽,吴谙诏,等.中医黄疸动物模型的建立[J].辽宁中医杂志,2015,32(10):1087-1089.
杨菊.中医药治疗黄疸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5,30(2):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