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目的:探究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在我院接受中风后遗症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实验组(31例),给予对照组针灸治疗,给予实验组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無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配合推拿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风后遗症;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1
前言
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一组脑部缺血或者出血性损伤,致死率与致残率较高[1]。当患者发生中风时,多半会伴随着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生存质量,严重者甚至还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临床上将中风分为出血性脑中风与缺血性脑中风,其发病分别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季节因素、情绪因素、血压因素、饮食因素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发病率不断的增加,如何改善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症状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我院6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分析,探究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62例在我院接受中风后遗症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实验组(31例)。对照组,男、女19例与12例;年龄在41~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85±3.61)岁;病程为3~11月,平均病程为(7.02±2.53)月。实验组,男、女20例与11例;年龄在4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1±3.25)岁;病程为1~13月,平均病程为(7.38±2.34)月。所有患者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针灸治疗:
头针取运动区与感觉区捻针强刺激;之后让患者保持俯卧位,取百会穴、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命门穴、环跳穴、委中穴、昆仑穴等针刺;保持仰卧位,取人中穴、内关穴、外关穴、合谷穴、曲池穴、血海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丰隆穴、悬钟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等针刺,平补平泻,并选择部分穴位进行电针仪连续波配合治疗,参考患者耐受情况,留针30min,每天1次,治疗10天。
1.2.2 实验组 给予实验组针灸配合推拿治疗: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推拿术,手法采用捏拿揉与点穴法,由肩至腕,多处施术,配合肩关节、腕关节与肘关节的屈伸与旋转。保持俯卧位,取督脉作为中线,主体为华陀夹脊与膀胱经穴,对腰背部进行揉、拨、按、理,推拿按摩臀部、小腿与大腿,给予髋、膝与踝关节适量活动[2]。保持仰卧位,对颜面部与腹部进行点、揉、颤等推拿按摩。推拿期间,观察患者患侧的肌张力,若偏高,则使用放松手法,降低肌张力。同时,推拿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控制力度。推拿30min/次,每天1次,治疗10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与无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即为显效;症状改善,生活可自理,即为有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即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患者的VAS评分组成,用()来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针灸推拿分别是两种治疗方式。传统的针灸推拿讲究针、灸有别,针法指在体表的腧穴上进行针刺、叩击、放血等操作,灸则指用艾绒做成艾柱、艾条或艾绒装入温灸器中,点燃后熏灼皮肤的一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推拿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按摩,达到刺激穴位的作用[3]。针灸推拿通过对身体穴位进行刺激,调节人体各项功能,达到正常水平,实现身体的康复。中风属于脑血管疾病,中医理论认为,中风为积损正伤、血供不足,引发静脉麻痹、血瘀气滞,进而导致半身不遂、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以补气活血、通经活络、祛痰化瘀为治疗原则。针灸通过对适当穴位治疗,配合使用电针疗法,调节脑部与脏腑功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症状,促进恢复。使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运动区与感觉区的穴位针刺,促进血栓的吸收与溶解,使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在此期间,配合使用推拿治疗,促进血液循环,使其恢复正常,同时牵引手法使侧患肌张力降低,提高运动能力。
本次的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针灸配合推拿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曹宁.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8):77.
徐昌业.针灸联合推拿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486-487.
宋艳东.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53):10354,1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