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敏 侯中伟 和俊燕
【摘 要】目的:研究痰湿体质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中医体质分类判断为痰湿体质。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49例单纯采用饮食生活干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9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情况、痰湿体质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81.6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BMI以及腰围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BMI以及腰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气虚体质和痰湿体质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虚体质和痰湿体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对痰湿体质肥胖患者治疗效果较佳,明显减轻患者体重,改善患者体质,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针灸;痰湿体质;肥胖;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01
单纯性肥胖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障碍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代谢调节障碍,无显著神经内分泌或系统功能的改变,以腹部肥胖为主要特征。肥胖的危害较大,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1-2]。据我国数据统计[3],在我国单纯性肥胖发病率约为20%,且发生率有明显上涨和年轻化趋势,引起我国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也是最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并不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而加大运动量和控制饮食量还会使患者长期承受节食的痛苦,部分患者不能适应。药物治疗则有较多副作用,限制了临床的应用和发展。随着中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意识到中医体质与肥胖具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内研究显示[4],中医痰湿体质患者肥胖的发生率明显较高,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研究。有学者采用针灸治疗对痰湿体质肥胖患者具有了良好效果[5]。因此本文对我院痰湿体质肥胖患者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针灸对痰湿体质肥胖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肥胖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98例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体质指数(BMI)≥28kg/m2的肥胖患者;②所有患者经中医检查均符合中医体质中痰湿体质患者;③年龄在18-60周岁之间的患者;④近段时间未进行过减肥治疗(包括抽脂、服用减肥药、计划饮食等)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妊娠、哺乳期女性;②排除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血液疾病的患者;③排除继发性肥胖患者;④排除精神异常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⑤排除不愿进行研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8.6+4.8)岁。病程3个月-18年,平均病程(5.8+0.9)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19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9.2+4.9)岁。病程3个月-19年,平均病程(6.2+0.9)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均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生活干预治疗,包括适当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具体内容:1.饮食控制:逐步改变饮食习惯,控制饮食量,第一个月减少原有饮食量的1/5,第二个月在第一个月基础上再减少1/5,第三个月在第二个月基础上再减少1/5。2.运动锻炼:第一个月每日散步一次,15min/次,3d/周。第二个月每日散步两次,30min/次,3d/周。第三個月每日散步两次,30min/次,5d/周。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主穴主要取天枢、中脘、太冲、大横、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具体操作:75%酒精棉球消毒对应穴位,使用0.3×40mm一次性针灸对不同穴位进行针灸,以补泻手法针灸,针刺深度以患者得气为度,每10min平补平泻针法一次,每次留针30min,针灸1次/d,7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8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情况、痰湿体质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根据疗效标准[6],显效:治疗后体重、BMI等均恢复正常范围;有效:治疗后患者体重、BMI等均明显降低;无效:治疗后患者体重、BMI等无明显变化。临床指标包括体重、BMI以及腰围。采用中医体质量表积分中的偏颇体质评估患者体质情况,包括气虚体质和痰湿体质积分,每项满分100分,分值越低,患者体质越好[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81.63%,P<0.05。见表1。
2.2 临床指标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BMI以及腰围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BMI以及腰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痰湿体质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气虚体质和痰湿体质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虚体质和痰湿体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并发症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趋向年轻化,引起医学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对肥胖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8]。肥胖不仅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还会导致生殖能力下降、激素异常、胆囊疾病、代谢综合症等疾病[9]。目前研究显示[10],肥胖患者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也进一步显示肥胖与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相关性。目前肥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有关,但仍然尚未得出统一结论[11]。因此临床上以营养过剩和代谢失调来解释。肥胖不仅增加患者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还会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肥胖的治疗以运动和饮食治疗为主,通过对饮食进行科学的规划,加强患者运动锻炼,从而达到减肥效果。但部分患者应用饮食和运动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药物治疗也是临床治疗肥胖的方法之一,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使药物治疗在肥胖中应用较少。如何有效治疗肥胖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在治疗肥胖上具有较大进展。中医学中无肥胖疾病名。中医认为[12],肥胖的因素较多,多数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过食肥甘厚腻、情志所伤、运动欠缺等导致。肥胖患者脾虚不运,气血化生不足,津液输布和充养受限。化生痰湿,内蓄机体导致形体肥胖。或由于肾气不足,脾肾阳虚不运,化生湿浊溢于肌肤导致肥胖等。随着中医对肥胖的不断认识,中医学中将肥胖患者分为几种体质。在《灵柩·卫气失常》中记载:人有肥、有膏、有肉型。提出将肥胖分为脂型、膏型和肉型。近年来陆春霞等学者对大量肥胖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13],发现其中以痰湿质患者为主,占肥胖患者的50%以上。还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多数肥胖患者为痰湿质、阳虚质患者。综合近年来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我国肥胖患者多数以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为主。因此随后对治疗方法提出,根据不同患者体质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较好。
中医对肥胖的辩证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扶正以培本不虚为主,常用益气健脾、温补脾肺、健脾祛湿。祛邪治标泻实为原则,用通腑、祛痰、行气、化湿为主。针灸是传统医学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针灸治疗各种疾病已经在较多报道中得到证实,因此对于肥胖是否可采用针灸治疗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既往研究显示[14],针灸治疗肥胖具有一定效果,但之前治疗肥胖时较为笼统,并不是以不同体质进行分型治疗,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近年来随着中医对肥胖分型越来越细致,辩证分型治疗肥胖成为中医治疗的研究重点,而采用针灸治疗仍然是中医治疗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我院痰湿体质肥胖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观察针灸对痰湿体质肥胖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观察组体重、BMI以及腰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提示通过中医针灸治疗明显促进患者减肥效果,体重减轻显著,腰围明显缩小,达到减肥目的。在进行体质评估时我们发现,观察组中医体质评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气虚和痰湿体质的改善中有良好效果,促进减肥效果。针灸减肥理论依据出自于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腧穴学理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在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古籍《素问·调经论》中提到:行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提示形体肥胖的治疗以阳明经为主,泻法为要。这为针灸治疗肥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现在中医学者研究中提到,针刺减肥与针刺促进胰岛素、瘦肉素的分泌有密切关系。而还有学者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可降低患者饥饿感,减少饮食摄入量,增加消耗量[15]。因此针灸治疗肥胖有迹可循,且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对痰湿体质肥胖患者治疗效果较佳,明显减轻患者体重,改善患者体质,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Du P,Zhang B,Wang HJ,Qi SF et al.The Prevalence and Scular Trends of Abdominal Obesity among Chinese Adults,1993-2011[J].Ann Epidemiol.2015 Oct,25(10):797-799.
庞婷婷,刘志诚,徐斌等.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女性脾肾阳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6):529-533.
李广周.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对老年肥胖患者肥胖指标、心血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2):5677-5679.
魏玮,陈全利,汪元军等.腹穴齐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胃热湿阻证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190-193.
宋昊翀,段好阳,郭刚等.益气健运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痰湿体质肥胖症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5):54-56,61.
Sun K,Liu J,Ning G.Active smoking and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PLoS One,2012,7(10):e47791.
庞婷婷,刘志诚,徐斌等.温针灸治疗女性脾肾阳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0):4-7.
Schukro RP,Heiserer C,Michalek-Sauberer A et al.The effects of auricular electroacupuncture on obesity in female patients -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study[J].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2014,22(1):21-25.
Zheng YH,Wang XH,Lai MH et al.Effectiveness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for patients with obesity-typ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research on paradigm,practice,and policy,2013,19(9):740-745.
Uwe Siedentopp.Combining Acupuncture with Western and Chinese Nutritional Treatment in Obesity[J].Medical acupuncture,2012,24(3):138-144.
Sui Y,Zhao HL,Wong VCW 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n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obesity.[J].Obesity reviews: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2012,13(5):409-430.
陈玉笋,李如良,牛秀莲等.针灸治疗女性肥胖伴发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4,9(6):700-701,688.
陸春霞,刘志诚,徐斌等.温针灸治疗女性痰湿内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3):21-24.
张荣强,韩莉欣,谭姣等.针灸治疗对女性肥胖患者肥胖相关激素及血脂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8):751-757.
周焕娇,王华,卢威等.针灸调节肥胖机体下丘脑不同核团及内分泌因子的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5):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