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辉
【摘 要】目的:针对中风急性期患者,探讨对其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2017年4月~2018年7月)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和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为77.3%、88.6%以及27.3%、11.3%,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情况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急性期患者,与实施常规化护理措施相比,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有显著的效果,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不良情况发生率降低,值得中风急性期患者在临床医学治疗中进行运用。
【关键词】中医;综合康复护理;中风急性期;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01
临床医学上也称中风为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该疾病发病突然且起病速度快,是由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功能缺失而引起的,主要的发病人群为高龄老人。中风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失语或言语蹇涩、便秘失调、神经错乱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于该类患者除了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外,后期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若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偏瘫、半身不遂等不良情况,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打击,给患者家属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8例中风急性期患者(2017年4月~2018年7月)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探讨对中风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30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2017年4月~2018年7月)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有90例,女性有60例,基本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为(62±5.4)岁;观察组中,男性有80例,女性有70例,基本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为(64±5.6)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言语不清、便秘失调以及神志模糊等,经综合诊断均为中风。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针对两组中风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按照医院要求对患者进行基础的护理,比如作息時间安排、饮食管理、康复锻炼等。
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对患者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护理内容与方法具体如下所示:①功能位的保持:中风患者入院后已经不能自理,为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血液正常循环,需要保证患者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医护人员协助患者摆好四肢,上肢避免长时间弯曲,下肢尽量伸展,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舒适的床垫,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足下垂的倾向,为避免发生,利用“丁”字鞋 保持足位内翻的状态[1];②体位变换:同样的,患者入院后不能自理,为保证患者血液流通,需对患者定时进行体位变换,正常情况下2h需进行一次翻身,可以先让患者保持上侧卧位,翻身时再改变为下侧卧位;③中医护理:中医护理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若患者出现脑出血,则必须加强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待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护理人员适当的给予患者四肢进行被动的运动,方法为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持续40min,早晚各一次;假如患者出现偏瘫,患者体位取卧位,对患者的合谷穴用左手拇指进行按压,同时对患者的内关穴用左手中指按压[2],右手拇指对患者的曲池血进行按压。双手托起患者的上肢,对患者的肩关节、肘关节以及腕关节做外展、屈伸背伸等动作[3];④患者入院后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神志不清,但在进行护理时,要不断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唤起患者的意识,鼓励患者开口说话,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在熏洗之前叮嘱患者将大小便排空,熏洗时让患者熏洗部位暴露在外,让蒸腾药液对患处进行20min的熏蒸,等到熏洗药液的温度为45℃时,肢体放到药液中进行5-10min的泡洗。可对患者进行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所用的中药主要有肉桂、附子、三七、川穹以及当归等。穴位可选择健侧穴位,如果是双侧偏瘫患者则可以选择两侧穴位。手三里、合谷、曲池和外关等都是健侧上肢可选取的穴位。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和涌穴等为健侧下肢可选择的穴位,在所选穴位上放上适量药物,进行外固定时可运用伤湿止痛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对患者过程中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过后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将护理效果分为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恢复良好,无不良情况发生;一般:患者病情得到轻微缓解,存在一小部分不良情况;不满意:患者病情与护理前无变化,且向着恶化方向发展。满意以及一般视为护理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在对得到的数据利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 19.0统计,对计数数据用 %进行表示,用t检测,若取得数值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措施后,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情况的人数,对照组出现不良情况有41例,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7.3%,观察组出现不良情况有17例,不良情况发生率为11.3%,=7.223,p=0.007,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50例满意,66例一般,34例不满意,满意度为77.3%,观察组中有56例满意,77例一般,1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8.6%,=9.750,p=0.002。
3 讨论
中风是一种突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该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并发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中风患者其神经系统受到损伤,脑功能缺失,进而引发患者失语以及神经错乱等,对其进行中医综合护理过程中,进行功能位的保持、体位变化以及四肢进行按摩等,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在适当时期,就能够使得受损的神经元恢复其功能,使得脑功能重新得以正常运行,患者得到恢复。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对于中风急性期患者,与实施常规化护理措施相比,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有显著的效果,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不良情况发生率降低,值得中风急性期患者在临床医学治疗中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王芳,蒋运兰,刘晓春,等.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急性期患者护理效果的观察[C]// 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07.
马晏灿.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急性期患者护理效果的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45(4):6-8.
赵琼.关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中风患者急性期临床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6,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