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兴勇
【摘 要】目的:对剖宫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就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中,随机选取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各取18例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组,前者采取单纯硬膜外麻醉,后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经临床麻醉,评估对照和观察两组剖宫产术产妇的麻醉效果,結果:前者和后者的优良率分别为77.78%和94.44%,可见两组麻醉效果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因具备麻醉起效快、局麻药用量小及效果显著、肌松完善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领域,甚至在临床方面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02
传统剖宫产手术中主要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不仅起效时间长、局麻药剂用量难以控制,而且肌肉松弛效果不如人意。腰硬联合麻醉集硬脊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两种麻醉方式优点于一身,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好,以及药剂用量相对较小的优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可能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鉴于此,部分研究者提出腰硬联合麻醉为剖宫产麻醉方案的首选,取代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本文就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中,选取其中36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剖宫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探讨结果归纳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中,随机选取其中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分别为22岁~35岁、55~79kg,身高介于150~169cm之间。以年龄、体重和身高ASA分级,Ⅰ~Ⅱ级各取18例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通过ASA分级、手术类型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术前,产妇应禁止饮、食,待静脉开放后方能进入手术室,通过常规鼻导管吸氧,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和血样饱和度等各种生命体征。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左侧卧位通过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穿刺于L1~2间隙,头端向上置3~5cm管,经导管注入3ml利卡多因(浓度2%)和肾上腺素(含1/20万)混合液,5min后观察患者,若无不良反应,则将10~12ml利多卡因(浓度2%)分次注入,调整麻醉平面,直至T6~T8。
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在左侧卧位通过一次性腰硬麻醉联合包穿刺于L3~4间隙,继而通过针内针麻醉法进行腰麻,并在30~45s内向头侧注入8~12mg布比卡因液(浓度0.55%)。完成退针后将3~5cm左右硬膜外导管注入,产妇改侧卧为平卧,并向左倾20~30度[1]。通过针刺法对腰麻阻滞范围进行检查,控制麻醉平面,直至T6~T8。麻醉平面过低则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3~5ml盐酸利多卡因液(浓度2%)。
1.3 疗效判定标准 评估两组剖宫产术产妇的麻醉效果,评估等级分优、良和一般。若经麻醉,产妇肌松效果好且无疼痛现象为优;若经麻醉,产妇肌松效果较好且有偶尔的牵拉反应伴随为良;若经麻醉,产妇肌松效果一般,且牵拉疼痛感明显,需经药物辅助手术完成为可;若经麻醉,产妇肌松效果较差,且牵拉反应显著,需基于麻醉药物增加,其他药物辅助手术完成为差。优良率=[(优孕产妇人数+良孕产妇人数+可孕产妇人数)/治疗孕产妇总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过程中,加大对SPSS18.0软件的应用力度,并通过来表示计量资料,至于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则通过t分析来实现,并以检验计数资料,资料中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临床麻醉,评估对照和观察两组剖宫产术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前者和后者的优良率分别为77.78%和94.44%,可见两组麻醉效果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作为一种传统的剖宫产术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具备了血压和麻醉平面均平稳的特征,虽说只是轻微地影响产妇腹中胎儿的呼吸和循环系统,但在骶神经阻滞方面的效果却不理想,无法将产妇盆腔的牵拉反应清除干净。经过研究发现,此类麻醉阻滞不全发生率低于25%,而这也是必须在麻醉过程中加入一定阻滞药量的重要原因,如此便增加了产妇局麻药中毒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此类麻醉方式的起效慢,剖宫产手术需在麻醉15~20min之后进行,现实中阻滞不全便开始手术的现象屡见不爽,这无疑为产妇术中带来了更多的苦痛。而腰麻方式无论在起效速度,还是神经阻滞方面的表现,都要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但因其在麻醉时间方面的局限性,导致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术后头痛、低血压等,在安全性方面差强人意。而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的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不仅麻醉起效快、效果好,在肌肉松弛方面的效果也较为显著,甚至具备了较强的可控性,局麻药物追加便捷,提高了产妇舒适度。
从此次临床研究中不难看出,经临床麻醉,评估对照和观察两组剖宫产术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前者和后者的优良率分别为77.78%和94.44%,可见两组麻醉效果存在差异,P<0.05,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前文可知,在剖宫产术中引入的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不仅麻醉起效快,且极具效果,甚至在肌肉松弛效果和局麻用药量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2],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叶波林,吴健,曾金稳.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二次剖宫产术的对比观察[J].江西医药,2015,50(5):466-468.
赖庆利,杨天凤,唐毅.护理干预对降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