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杰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6例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内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及24 h動态心电图室早数目(包括高危室早:如RonT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速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1%,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NT-proBNP浓度、减少高危室早数目,效果显著。
【关键词】厄贝沙坦;胺碘酮;心衰;室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01
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可导致静脉回心血量无法充分排出心脏,静脉系统血液出现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出现不足,最终引发心脏循环功能障碍,称为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终端表现。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伴有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本研究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37~76岁,平均(46.5±3.3)岁;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级48例,Ⅳ级20例;基础心脏疾病:缺血性心脏病37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瓣膜性心脏病7例。对照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38~77岁,平均(46.9±3.1)岁;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级50例,Ⅳ级18例;基础心脏疾病:缺血性心脏病38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瓣膜性心脏病7例。两组患者均排除合并病窦综合征、窦停、房室传导阻滞、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甲状腺异常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心功能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充分休息、降低交感兴奋、低盐饮食、强心药物、扩血管、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胺碘酮[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治疗,给予200 mg胺碘酮,3次/d,连续服用1周后改为200 mg,2次/d,2周后改为20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生产企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996]治疗,剂量为75 mg,1次/d,根据患者血压变化最高增至每日150 mg。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及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变化。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个级别(所指心功能以NYHA分级为准);治疗后NT-proBNP浓度较前下降超过30%;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下降≥90%,尤其是高危室早:如RonT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速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治疗后NT-proBNP浓度下降未超过30%;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下降50%~90%,存在高危室早,但数目明显减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有恶化趋势;治疗后NT-proBNP无变化或明显升高;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有减少(≤50%)或无变化或有增加,仍存在较多高危室早。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7.1%,对照组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NT-proBN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在心率失常中占有较高比例,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治疗效果不佳后发展的后期表现,病情较为复杂[3]。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病因素较多,有报道表明,心力衰竭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4]。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一般是在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张型心脏病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此类心脏病若治疗不及时,可逐渐发展成慢性心力衰竭,严重损伤患者心肌功能,使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最终影响患者生命安全[5]。心衰患者在初始的心肌损伤后,机体内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被激活,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其他如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且水平不断升高,故治疗心力衰竭一般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可明显缓解病情。本研究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1%,而单纯采用胺碘酮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能明显减轻患者病情,改善心功能,减少高危室早数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管品华.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15-116.
李淑珍,张淑清.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4):668.
殷淑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42例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80-1381.
赵增源,周炳凤.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61-1062.
吴宗文,方运勇.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