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蕾 韩涵 丁文
【摘 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及心律失常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矩阵室上速显示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有效提升心肌缺血阳性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02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进而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心律失常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其生命[1]。因此,早期对冠心病患者作出准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患者预后改善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常规心电图在检查部分已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与狭窄的患者时,仍显示正常状态,存在一定误诊与漏诊。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已成为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方式,受到广泛医师及患者的认可。本研究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6-69岁,平均(57.23±5.18)岁;病程9个月-3年,平均(1.94±0.42)年。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6-69岁,平均(57.23±5.18)岁;病程9个月-3年,平均(1.94±0.42)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2];②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脏器疾病;②精神障碍者;③意识不清者;④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时均取平卧位,保持安静状态,放松情绪,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选用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公司生产的型号为FX-740的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持续描记,纸速:25mm/s,增益:10mm/mV,在此期间确保ECG基线平稳无干扰,图像清晰。观察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选用上海群天通用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PI200A系列12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连续监测24h心电图变化情况,最终将所有数据上传至计算机,经信息处理、分析、人工判断、校正后进行综合性诊断,并记录异常心电信号。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及心律失常诊断情况。
1.4 诊断标准 常规心电图:T波<同导联R波的10%,ST段下斜型下移>0.05mV,即为阳性。动态心电图:①处于等电位基线标准时,ST短呈下降型或水平型,下降>0.1mV;②下移时间>1mms;②两次心肌缺血之间间隔时间>1s,且J点后,所测量的ST段标准为80s。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缺血阳性率
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0.63%(29/32),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56.25%(18/32),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92,P=0.002)。
2.2 心律失常诊断情况
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矩阵室上速显示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其发病率也随之升高[3]。目前,临床针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高血压、高血脂、家族病史、吸烟、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心肌缺血,易引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甚至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4]。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常规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可有效诊断伴有典型心绞痛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而对于无典型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诊断效果不佳,容易出现漏诊。因此,寻求更加适宜的检查方式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检测费用較高,且创伤小,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害,部分患者无法接受。心电图检查主要通过心电图机进行操作,可经由患者体表对心脏心动周期电活动变化图形进行有效记录。常规心电图属于传统的心电图检测方法,具有安全、无创、费用低、可重复操作、普及性高等优势,在心脏基础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基础方法[5]。但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处于静息状态时仍可维持良好的心肌血流水平,仅在患者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伴梗性时,才可显示出冠状动脉狭窄状态,而此时患者的病情已发展至较为严重的状态,影响患者预后。动态心电图属于新型的心电图检测方法,可对心脏处于安静状态及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不间断、长时间、持续的记录,并进行全面分析。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持续记录24h高达10万次的心电信号,还可有效监测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在短暂性心肌缺血及一过性心律失常的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及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矩阵室上速显示率均较对照组高,表明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有效提升心肌缺血阳性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钱坤.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9):191-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
王玲,郑建平,黄琦磊.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8(b04):242-243.
程晖.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12):37-38.
夏国宏,郑争达,杨海燕.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354-356.
李园园.两种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6,22(12):1959-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