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邵春 张宝琦 陈悦慧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接收的108例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54例,其中常规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运动疗法,统计其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半年以及一年后,其VAS疼痛评分以及JOA腰背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均要优于常规组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运动疗法;脊柱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病变;疼痛;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02
参考临床中针对脊柱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治疗所提出的相关研究课题,发现采用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有助于患者活动功能恢复[1]。在此,我院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对运动疗法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7年07月~2018年07月108例接收的脊柱融合术后发生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54例,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52~76周岁,平均年龄(59.02±4.98);研究组54例,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51~77周岁,平均年龄(58.71±5.29),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运动疗法。在患者术后3d,通过五点支撑法,指导其开展仰卧位背伸肌力量锻炼,以双足跟部、头部以及双肘部位支撑点,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屈膝(去枕),用背部以及双肘部将床顶住抬起臀部以及腹部,将整个身体支撑起来,一次持续5s左右,将腰部肌肉放松,此时臀部降低,保持休息5s。在患者术后2w,采用飞燕点水法帮助患者噶思涵腰背肌强度,要求患者去枕并采用俯卧位,将双手放置于背后,尽肯能的挺胸抬头,在患者的头部以及胸部离开床面后,需要保持膝关节伸直,腿部用力向后抬高床面,持续时间5s,然后放松肌肉5s[2]。一天60min,早晚各一次。
1.3 观察指标 统计其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
1.4 数据分析 统计学通过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半年以及一年后,其VAS疼痛评分以及JOA腰背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均要优于常规组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腰椎融合术是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腰背疼痛以及活动障碍等,给手术治疗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在此积极配合有效的干预措施,用以改善患者腰椎稳定性以及腰背肌肌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3]。通过应用运动疗法有效锻炼患者的腰背部肌肉力量,有助于延缓患者腰椎劳损退变的进程,对患者腰背肌肉血液循环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对患者腰背部局部供氧量也有着增加的效果,可以减轻患者局部组织水肿现象,有助于促进患者机体新陈代谢,对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的价值显著[4]。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后,其VAS疼痛评分以及JOA腰背疼痛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且优于常规治疗效果,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采用脊柱融合术治疗后发生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积极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能够提升患者背部运动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改善,应用价值显著,于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以及应用的意义较为深远。
参考文献
关月红,沈玄霖,曹耀琴,等.运动疗法治疗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3):94-95.
杜鑫冲,王军,李化光等.经关节突减压融合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09):53-56.
欧阳一雪,赵红伟,谢佳佳等.腰椎退行性病变所致疼痛术后缓解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8,40(01):127-131.
哈山·叶热杰甫.改良的膝关节封闭疗法治疗合并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