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2018-01-18 08:51:40吴昊文
活力 2018年20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中职学校

吴昊文

[摘要]音乐欣赏课教学是中职学校开展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要突出本体性、注重导向性、立足多元性、贯彻整体性、关注过程性,才能真正实现其促进、激励、发展、改进等功能。考核机制要规范化,评价指标要数量化,考核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是新时期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是在特定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某种属性所做的价值判断。教育评价就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来评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依据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程标准的价值、理念、目标,构建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开展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很好地培养中职生的审美意识,锻炼其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其审美素养。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具有本体性、导向性、多元性、整体性、过程性等基本特点。

(一)突出本体性

音乐欣赏活动融听觉艺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情感艺术和表演艺术于一体,这是音乐本体性的特点,突出本体性,要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关注音乐本身的固有特性,关注音乐本体。比如《献给爱丽丝》这首贝多芬所作的钢琴小品,旋律非常优美动听,节奏轻快而舒缓,技巧也十分容易掌握。聆听中结合音乐,加上标题文字的联想,学生能够很好理解这首温馨明快的抒情小品。在教学中,让学生去了解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始终要体现出欣赏篇目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元素。

(二)注重导向性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注重导向性,要求教学评价要建立在促进学习、促进发展的基础上,注意欣赏篇目的选取与运用。针对大多数学生音乐欣赏水平较低的特点,教师最初要适当降低难度,选取一些歌词简单、浅显易懂的篇目。例如,《爱我中华》歌词深刻、旋律优美、情感炽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欣赏这个篇目时不需进行过多的背景分析和歌词释义,也不需添加其他补充材料。

随着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欣赏有深刻且独特内涵的音乐篇目,例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在《牧童短笛》中,贺绿汀通过把牧童、短笛、老牛融为一体,与当时的战争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憎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忧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作品的旋律始终是积极的、激烈的、舒缓的,传达出人们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得作品更为隽永、更加深刻、更具魅力。最终,这首钢琴曲闻名遐迩,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也成为音乐会中最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之一。

(三)立足多元性

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具有多主体性、多元性,学生、教师、同行、教学督导和院系领导都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同的评价主体,有着多元的评价立场、观点和方法。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和院系领导评价等五类。多样化的评价主体,能够得出多元的评价结论。

(四)贯彻整体性

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要从整体上兼顾欣赏篇目的音乐性、审美性和过程性,不能取其一点不及其余。音乐里的节拍、和弦、乐谱、速度、调式都有其丰富的内涵。音乐能从感官上打动学生,让学生或激动或消沉,或昂扬或忧伤,这种感官上的打动或者情绪上的调动,最初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如果仅此而已,你还是没办法去真正聆听和欣赏音乐。这就要求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评价对象的音乐性、审美性和过程性,突出整体性。

(五)关注过程性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最终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音乐欣赏)这样三个阶段。把握音乐欣赏的过程性,探究音乐欣赏引人人胜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困惑和问题,比如背景认知问题、情绪感染问题、音乐创造问题等,适时调整音乐欣赏课的所选篇目和教学形式,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依靠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信息整合能力,通过观察、提问、交流、演唱等方式捕捉每个学生不同的课堂行为,分析研判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要信息。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只有突出本体性、注重导向性、立足多元性、贯彻整体性、关注过程性,才能真正实现其促进、激励、发展、改进等功能。

二、对构建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教学盲目化,管理无序化,督导业余化,监管松散化,成为不少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生态。构建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改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生态,已经成为提升其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音乐欣赏课考核机制要规范化

音乐欣赏课考核机制要规范化,要求注重本校教学实际,力求做到科学、全面、客观和公正,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才能更真实地评价教师教学的实际水平,让教师关注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促使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入钻研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探索,不断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这才是进行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评价的目的所在。

(二)音乐欣赏课评价指标要数量化

一直以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笼统,缺乏应有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导致评价结果难以让人信服。为了更科学客观地做出评价,我们要求对音乐欣赏课评价指标予以数量化。首先,要确定教学评价的指标,这个指标明确具体、相对独立,要能够全面衡量教学的各个方面。一般情况下,音乐欣赏课评价指标可以分为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五个一级指标。其次,要明确各项指标的内涵,指标间要形成既有相关又不包含、更不矛盾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以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信度和效度,增加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该有阶梯性、层次性。可以将上述五个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分成若干个二级指标。再次,要对各个二级指标赋予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既要采用主层次分析法又要考虑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际需要,可将每个二级指标分成五个等级(优、良、中、可、差)进行打分;最后,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教师的总得分。

音乐欣赏课评价指标数量化的目的,是使音樂欣赏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向立体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

(三)音乐欣赏课考核方式要多样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考核,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考核方式可采用课堂问答、口头分析、写小论文、学习调查问卷、笔试等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来真实地反馈学习效果。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学习目标完成的质量和程度,通过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做出整体性的学习评价。

(四)音乐欣赏课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学生、教师、同行、教学督导和院系领导,都可以参与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评价中。教学评价的立场和所站高度不一样,自然会得出不一样的评价结论。也可采取自评与组评相结合的形式,即有计划研究和设计体验式教学听课笔记,每课笔记附有《课堂综合性评价表》,每次听课后授课教师首先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所有听课教师都填写评价表,及时给予评价。开展教师、组员、领导的互动评价,可以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三、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我们把音乐欣赏课评价指标分为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这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从根本上改变音乐欣赏课教学盲目化,管理无序化,督导业余化,监管松散化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李聪明.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台北:幼狮书店,1980.

[2]汪波.贺绿汀《牧童短笛》赏析[J].大舞台,2012 (9):79-80.

[3]撷英.《牧童短笛》背后的故事[J].小演奏家,2008 (7):54-54.

[4]王红星.对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 (4):280-281.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中职学校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3:32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35:23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52:47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德育工作浅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9:47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浅析多媒体课件在中职学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