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

2018-01-18 21:36:04邹芸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赤壁赋李清照苏轼

邹芸霞

教学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其计划性与目的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

从《后赤壁赋》和《声声慢》的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体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后赤壁赋》这节课时,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把握月这一意象,鉴赏景物描写,体悟情感意境”,这个教学目标能将整篇文章串联起来。而在落实的过程中,因为《赤壁赋》中也有对月的描写,因此可以先回忆以前所学的《赤壁赋》这篇文章中含有月字的诗句“赤壁月明苏子心”,再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含有月字的句子,分析并理解作者的情感。而文章第三段的语句中并不见月字,那是否就与月毫无关联了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虽不见月,但处处有月,月下所为,月下所见,月下所闻,月下所感。通过学生自己写、讨论、交流等方式,最后梳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月下纵情——月下生悲——月下惊悟。苏轼在月下赤壁,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心境由乐转为悲、恐,最后又归于空,得到彻底的解脱。

通过教师的设问和学生的分析,用一个月字,贯串了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后,还可以将余秋雨和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作为一个小拓展,加深学生对苏轼全方位的理解。

《声声慢》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通过描述“次第”探讨“诗情”。学生对李清照并不陌生,教师在讲课之初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李清照的诗词,并让学生背诵,接着再让学生读这首词,并且引导学生对《声声慢》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此,是希望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种感觉,还原历史画面,感知李清照词的凄婉及其哀愁。这样,学生读过词后,就会发现词最后收束到一个字“愁”上。此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提出品读“愁”字,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众多“次第”中,選择自己有感触的一处,展开想象,揣摩词人心境,并自己描述出画面。

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再交流展示。

无疑,这是两节引人入胜的课,因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极具亮点。学生看到这样的目标,也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且这种目标设置的本身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赤壁赋李清照苏轼
明 董其昌 草书櫽括前赤壁赋册
中国书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草堂(2022年6期)2022-07-19 08:21:22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从善如流
点绛唇
北方音乐(2020年12期)2020-07-09 03:16:26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东坡《前赤壁赋》
喝醉的李清照
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 10:57:26
李清照改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