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青 李年霞 蒋娜 陈慧丽 谢洁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出现脑水肿是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常见症,脑水肿会引起颅内压升高造成脑组织损伤[1]。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的组织脱水剂,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脑水肿, 是神经内科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但甘露醇若使用不当, 会造成血管壁细胞脱水、变性, 使血管收缩变硬, 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2]。而老年脑卒中患者由于年纪大, 机体系统逐渐退化, 血管条件差, 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更大。细节护理可以对甘露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做出预防, 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 就细节护理在甘露醇药物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展开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2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40例。观察组中男61例, 女79例;年龄64~76岁, 平均年龄(68.76±3.32)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98例, 出血性脑卒中42例。对照组中男76例, 女64例;年龄69~78岁, 平均年龄(72.19±3.71)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03例, 出血性脑卒中3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64~78岁;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 确诊为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 需使用甘露醇治疗;③参照相关文献标准确诊, 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④对本实验内容、目的理解,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②精神意识障碍者。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且接受甘露醇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 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则给予细节护理, 具体步骤如下。
1.3.1 输液前护理在输液前,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 详细的核实患者的基础资料, 并询问患者过敏史、生活习惯、自理情况等, 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并实施。由于甘露醇的利尿作用在静脉滴注10 min后起效, 因此要提前准备好便盆, 以便患者随时使用。甘露醇会因药物浓度、微粒等因素对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要选择精密过滤输液器, 过滤不溶性的微粒。甘露醇预冷易结晶, 若有结晶,需在温水中加热至结晶完全溶解, 35℃的甘露醇对血管及组织的伤害最低, 所以护理人员在较冷天气需对甘露醇进行加温, 使用水温计测量好药物温度[3]。
1.3.2 输液中护理甘露醇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 血管经过使用后便不能再用, 而患者每天需要进行多次甘露醇的输注, 所以选择合适的血管尤为重要, 一般选用粗、直的血管, 尽量少用或不用足背静脉, 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穿刺。老年脑卒中患者多数血管弹性差, 穿刺困难, 可用热水袋在穿刺前30 min热敷局部血管, 以利血管充盈, 减少血管痉挛。为了避免操作时出现失误引起局部肿胀或出血, 深静脉穿刺时可先用生理盐水, 从血管旁侧进针, 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确保针头在血管后再接上甘露醇滴注。滴注速度要按照要求,以20%甘露醇125 ml在15 min内输完为宜。因为输入速度过慢达不到治疗效果, 过快时会因组织脱水太快使血容量增多, 导致血压增高引起如心衰、头晕、肺水肿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认真调节滴注速度, 并叮嘱患者及家属严谨私自调节[4]。由于甘露醇的利尿作用, 患者尿量增多, 输液时的活动量增加, 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患者针梗是否移位或脱出,发现情况及时处理。若患者出现四肢乏力、腹胀、手足抽搐等症状时, 即为电解质紊乱, 及时报告相关人员处理, 加强病情观察。
1.3.3 输液后护理滴注完甘露醇后, 为保证血管通畅, 减少局部药物浓度, 可用20 ml生理盐水进行推注冲管。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差, 针眼愈合慢, 所以拔针时应告知患者延长按压时间, 一般5~10 min, 按压过程忌揉, 以防出血或皮下瘀血。患者回病房后多与其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做好心理疏导, 防止患者因情绪激动而诱发颅内压增高。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静脉炎、血管硬化、液体外渗;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包括护理态度、注射技术、输液问题处理, 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评定等级, 80~100分为十分满意, 60~79分为一般满意, <60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炎2例(1.4%), 血管硬化4例(2.9%), 液体外渗5例(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11/140);对照组患者出现静脉炎8例(5.7%), 血管硬化9例(6.4%), 液体外渗15例(10.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32/1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十分满意128例(91.4%),一般满意8例(5.7%), 不满意4例(2.9%), 满意度为97.1%(136/140);对照组患者十分满意105例(75.0%), 一般满意14例(10.0%), 不满意21例(15.0%), 满意度为85.0%(119/14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甘露醇虽然对治疗脑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但对肾脏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严重的可造成电解质紊乱, 损害心、肺、脾、肾局部血管, 应该慎用[5,6]。而细节护理重视输液前后的注意事项, 通过输液前了解患者基本资料, 选择合适输液器, 药物准备;输液中重视血管的选择、重视输注速度;输液后注意病情观察、心理疏导、保护血管等细节护理, 能及时发现甘露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风险, 并及时处理, 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11/14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32/1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1%(136/1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119/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甘露醇药物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中采取细节护理, 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增加临床安全,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1]辛燕飞, 王丽萍.不同温度甘露醇对兔耳缘静脉及其周围组织损害的实验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17(2):1-2.
[2]程月, 伏永艳, 肖勤.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甘露醇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17):2189-2190.
[3]李丽, 段建瑞.静脉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全科护理 , 2012, 10 (3):631-632.
[4]严泳屏, 肖蓝, 黄雪仪.老年脑卒中患者甘露醇药物治疗的细节护理.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6):108-109.
[5]岳香.甘露醇在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中肾毒性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28):106-107.
[6]梁凤焱, 张强.甘露醇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肾毒性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2):183-184.
[7]蔡红丽.老年脑卒中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对策.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6):593-594.
[8]宋薇.甘露醇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的护理体会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1(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