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梅
(凌源市小城子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辽宁 凌源 122500)
在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中,农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强化农药鉴别,把失效、假伪农药拒之于农业生产之外,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的基础。推广应用正确鉴别农药技术、合理保管农药知识、科学配用农药,从第一环节上确保了广大农民不受假伪农药和失效农药危害,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上起到了前置的保护作用。
1.1对不同类农药根据其不同特点实施外观直观鉴别。首先,对于农药中的乳油型农药来说,当进行直观观察时,农药里如出现沉淀物或有明显的分层絮结时,此时可以将装有药液的玻璃容器放在热水中不动静置0.5~1.0h,如果沉淀物已经全部分解,原有的絮结全部消失,则充分说明农药没有失效,否则说明农药全部失效,如果再用于农作物防治有害生物,则就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对于可湿性粉制剂农药来说,如果外观直视表现为农药已结块并比较难以粉碎,说明农药失效,坚决杜绝再用于农业生产。
1.2乳剂型农药主要鉴别技术。对于乳剂型农药来说,采用封闭容器震荡后,再静置0.5~1.0h后仍然有明显的分层并不消失,就可以确定为已经失效农药,不允许再用于农业生产。也可采用水溶解技术进行鉴别:将适量农药置于玻璃瓶内,然后加入适量清水,不断搅动,后静置30min,如发现玻璃瓶底无沉淀且颗粒悬浮均匀,则此药没有失效。此法也可用于乳剂农药是否失效的鉴别。
1.3可湿性粉剂、粉剂剂型农药主要鉴别技术。可湿性粉剂型农药如果已经结块,可以把结块的粉剂碾碎,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如果发现粉剂在短时间内很快溶解,则表示该粉剂农药没有失效。对于粉剂来说,可将少量粉剂型农药加入少量的清水,然后调成糊状,此后再继续加入少量清水进行搅拌均匀,当发现农药的粉粒表现细少且沉淀速度极为缓慢,说明此农药尚未失效,如若不然即为失效。
2.1观察分析包装是否完整,分析价格是否合理。进行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在进行购买农药过程中,首先看外包装的完整性,再检查包装袋相关标识,对于没有农药产品名称、农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商标标识、药剂净重、采用标准代号、农药剂型标识、农药科学使用方法、农药生产厂家及其准产证名、登记证等标志的农药,说明农药来源不正,不要进行购买和使用。
2.2观察分析农药的主要外观性状。对于粉剂、可湿性粉剂的农药来说,外观表现为疏松粉末,尚未结块,如若已经结块或颗粒感较强的粉剂农药,说明农药已经受潮,如果农药的细度不够,说明农药不符合标准,有效期限、有效成分含量尚未达到相关国家标准。对于乳剂型农药来说,外观观察则表现为液体均匀,无沉淀无悬浮物,对于出现分层情况、混浊情况,还有加水稀释后的乳状液上下不匀或仍然有浮油、沉淀物存在,则该农药质量尚未达到相关国家标准,拒绝使用。对于熏蒸用的片剂来说,如若农药片剂呈粉末状,可以说农药已失去药效。对于颗粒剂型的农药来说,农药应粗细均匀,不允许含有许多粉末,否则说明已失效。
2.3观察农药施用后的药效表现。在进行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用农药时,如果配制技术、配制浓度、喷药环节无任何过错,农药施用后没有相应的防治效果或者效果极差,更为严重的是,有的还造成防治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抑制,停止生长甚至出现死亡,可以判定为假伪农药、劣质农药、失效农药。
3.1最大限度的减少贮存量和贮存时间,并单独存放。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应避免农药多购导致农药积压变质,给生产生活造成安全隐患。将暂时不用的贮存于安全场所极为必要。农药保存过程中应当保持原包装不变,在贮存期间要求包装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密封贮存于封锁严密的专用仓库内,调换包装容器、用其它小型容器分装剩余农药的做法均不允许。农药严格禁止与粮食、种子、化肥、油料、生活用品混存一起,儿童经常活动的地方、家畜进入的地方杜绝放置农药,防止人畜误食引起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3.2应特别强调配制农药安全技术。配制农药时,注意严禁在农户住宅区内、牲畜栏和人畜接触的水源处进行,必须做到农药药剂随配随用。喷施前配好的农药药液必须实施密封,即日配好的药液即日喷施完毕。开装后余下的农药不允许转移到其它包装内。农民以往用瓶盖量取农药或用装饮用水桶配药的行为要坚决杜绝,装盛农药药液的器具严禁直接入沟河内进行取水,决不允许人体手掌及胳臂直接伸入农药药液、粉剂或颗粒剂中进行混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