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迎春
(太康县农牧局 河南 太康 461400)
母猪产仔—哺乳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饲养员的知识、技能及工作态度都能影响到生产母猪的生产行为,加强对妊娠母猪生产行为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减少母猪产死胎,避免初生仔猪死亡,显著提高新生仔猪成活率。为此,我们通过对3家猪场的妊娠母猪舍监控监视和固定技术员,在产房24h值班和观察护理,记录了妊娠母猪的生产行为,供养殖户参考。
母猪分娩之前的15~24h内,舍饲母猪四处游走,频频改变姿势,重复光顾可以做窝的场所,不断地进行为做窝而做准备的拱地行为,而且明显倾向于那些空间宽敞能转身的地方。种种特性表明,即将分娩的舍饲母猪表现出与自然条件下的母猪同样的环境嗜好,衔草拱地筑窝。同时观察到部分初产母猪表现为粗暴、躁动不安等不良的生产行为。
正在分娩的母猪通常很倦怠,它们会不断地起立、转身,用鼻子拱刚刚出生的仔猪,但是母猪分娩后期这种行为便趋于减轻,在产出后面的仔猪和泌乳第一天和第二天内95%的时间内,母猪经常躺卧不动。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避免压死新生仔猪和让仔猪与乳房建立固定关系的一种适应性行为。通过观察和护理还发现有些母猪在分娩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内仍然躁动不安,这种不良行为一是会造成压死仔猪;其次是降低仔猪初乳摄入量;三是拖延了分娩时间,部分母猪分娩时间会超过6h。分娩时间越长和产仔时间间隔过长,死胎率一般也会高,后产的仔猪表现出典型缺氧症状,还常常伴随着脐带损伤,如管理不到位,会造成初生仔猪死亡。
新生仔猪的外在活力差别很大,这些差别会导致仔猪接触乳房以及和开始哺乳的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动作迟缓的仔猪死亡率高。产房饲养员应及时帮助动作迟缓的仔猪固定母猪靠近前胸部的前几对乳头,并及时哺乳初乳。给出生后2~3日龄仔猪注射牲血素1~2ml补充铁元素,提高仔猪活力。
母猪乳房和腹部皮肤在即将分娩之前和分娩期间温度升高,新生仔猪具有强烈的与温暖、柔软的表面保持接触的天性,这就保证了仔猪一旦与乳房接触通常便会滞留在乳房附近。同时仔猪还具有向有毛部位移动的天性,这能帮助走错方向转到母猪背后的仔猪重新回到母猪的后躯部位。通过观察仔猪在出生后的8h之内会吮吸2~13个乳头,平均为7个,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仔猪为了抢占乳头,通常推挤和撕咬同窝仔猪。14h后这种行为会平息下来,2d后仔猪会建立起有序的吮乳行为。因此,猪场产房护理人员应帮助弱仔及后产下的仔猪固定在母猪靠近胸部的前几对乳头,以利于获得更充足的初乳和常乳,提高仔猪成活率。
据相关资料证明,人为因素对产仔—哺乳母猪生产性能有重要性。为此建议规模猪场加强对员工提高产仔—哺乳母猪舍区技术培训,培养员工热爱养猪的愿望,遵守职业道德,提高管理知识。
[1]冯维祺.实用养猪大全 [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12.
[2]邓红雨,范佳英,包军.分娩圈中长白、大白母猪分娩前后行为的观察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