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现丛
(鸡泽县农牧局 河北 鸡泽 057350)
据统计,河北省超采区面积已高达6.7万km2,占河北省平原区面积的92%,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已经引发了地面沉降、河道干涸、湿地萎缩、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灾害。2014年先行启动了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衡水、沧州、邢台和邯郸4个市49个县(市、区)试点治理工作,到2016年试点区扩大到衡水、沧州、邢台、邯郸、石家庄、廊坊、保定、唐山和张家口9个市和定州、辛集,共计115个县(市、区),基本涵盖全省7个大型漏斗区。鸡泽县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实施了水肥一体化项目,鸡泽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辣椒、蔬菜等,总播种面积一般在80万亩左右。小麦、玉米是鸡泽县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每年灌溉用水量达2160万m3,占全县年度农业用水的53%以上,是农业用水大户。
地埋式半自动伸缩喷灌是把主、支输水管及喷灌竖管全部埋入地下,使用时竖管顶出地面安装上立杆喷头进行喷施,用完后缩回地下30~35cm,不影响耕作。
2.1 喷灌制度的确定。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露地喷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
2.2 施肥制度的确定。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在整地前施入底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实施喷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喷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
3.1 节水。实施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据鸡泽县丰悦家庭农场调查:280亩小麦一个生育期内共浇水3次,应用喷灌技术用水3.5万m2,常规灌溉用水5.32万m2,喷灌比常规灌溉用水减少1.82万m2。
3.2 节肥。鸡泽县丰悦家庭农场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节肥效果明显,亩均节省肥料8~10kg。
3.3 省工。据鸡泽县丰悦家庭农场、常美家庭农场、文轩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麦田调查,在使用喷灌浇水时不需要田间改畦和撒肥的劳作,既省工又省力,平均每亩省工2~3个,节约资金90~150元,节省了经营主体的种植成本,便于集约化实施。
4.1 需要高质量水溶性肥料,防止喷灌堵塞造成隐患。
4.2 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发展缓慢,应用比重太小。鸡泽县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有固定式喷灌、半自动伸缩式喷灌、微喷灌水肥一体化三种方式,全县地埋式半自动伸缩喷灌方式在小麦上发展面积只有项目实施的1500亩。
4.3 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作物相对较为局限。鸡泽县地埋式半自动伸缩喷灌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小麦、玉米上,应在葡萄、大葱、甘蓝等蔬菜上推广应用。
4.4 耗电量略高。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遍反映喷灌技术较传统灌溉耗电量略高。该项技术适用于种植大户或合作社,不适用于分散种植的小农户。
4.5 该项目在小麦苗期实施效果好,中、后期由于田间密度大、植株高,个别地方喷不到,影响实施效果。
5.1 加大对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培训力度。“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水方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大水灌溉向局部灌溉转变,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二是由传统的“浇地”向现代的浇作物转变;三是由过去的单一浇水向现代的水肥同步营养液转变,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实施该项技术后,节省了大量的劳动量和用水,促进了精量施肥,减轻了土壤板结,保护了团粒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
5.2 进一步完善喷灌施肥方案,包括喷灌制度和施肥制度的确定、肥料的选择。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配套应用作物良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以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5.3 通过该项技术的实施,结合种地大户的反映,在下茬玉米田使用时,安装增高支架喷头操作不方便,需进一步改进喷灌设备。
5.4 广泛宣传缺水的严峻性、危害性以及综合治理的紧迫性,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保护意识,引导群众自觉投入到全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中,努力把节约用水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通过宣传培训、发动,圆满完成了农艺节水项目相关工作,为持续综合治理积累了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