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临床治疗中常会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并且患者大多属于老年群体, 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大部分会同时伴有神经根管狭窄, 增加了患者因为疾病所承受的痛苦,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 降低其晚年身体健康质量[1]。而针对于单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中常选择腰椎椎间孔镜手术展开治疗, 其具有良好的疗效, 因此对于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医学中也尝试将腰椎椎间孔镜手术运用于其中, 分析其适用情况, 本研究特针对该问题展开实际探讨,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实验组, 其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0.8±4.7)岁。另选择同期40例不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16例, 女24例, 年龄62~86岁, 平均年龄(71.4±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 其具体步骤:对于L3~5节段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选择的技术为同轴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技术, 其主要是先对患者展开椎间盘内减压, 对神经根管采取减压措施, 而针对于L5/S1突出、脱垂型或游离型突出的椎间盘突出选择的技术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 磨除增生关节突关节, 再进行神经根管减压, 并取出患者脱出的髓核。
1.3 疗效判定标准[2]疗效根据Macnab标准进行评价, 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患者治疗后, 其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可以进行正常生活及工作活动;良:患者治疗后, 有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临床症状出现, 其少部分活动受到轻微限制, 但不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差:患者治疗后, 其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不明显, 或没有得到任何缓解, 且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限制。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中优30例, 良8例, 差2例, 优良率为95%,实验组患者中优15例, 良15例, 差10例, 优良率为7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 其病发患者为老年群体, 身体无法承受疾病痛苦, 因此在该疾病中的治疗十分重要, 其影响到患者晚年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常选择手术治疗, 主要为腰椎椎间孔镜手术, 其应用于治疗中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 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创伤, 在对于腰椎解剖结构方面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也较快[3,4]。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会出现神经根管狭窄等情况, 其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的椎间盘突出和增生肥厚的黄韧带会造成压迫, 而上关节突发生增生会诱发患者侧隐窝和椎间孔等位置的骨性神经根管狭窄[5-7]。
临床上针对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手术疗法, 因而有关研究常会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法即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疗法, 其在单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疗效明确, 但在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还有待探讨[8-10]。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将腰椎椎间孔镜手术应用于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 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中优30例, 良8例, 差2例,优良率为95%;实验组患者中优15例, 良15例, 差10例,优良率为75%, 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是磨除患者上关节突关节部分, 可以对于患者所出现的腰椎椎间盘压力及黄韧带压力起到缓解的作用, 并且对患者的神经根管具有扩大作用, 该手术在对该复合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适用率[11-14]。临床应进一步保障针对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使其尽快得到恢复, 将病症对其日常生活等方面造成的负面作用控制在最小。
综上所述, 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虽然其效果低于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但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1] 叶猛, 王力文, 王鸿晨.椎间孔镜手术出现失误及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 26(5):362-366.
[2] 顾红林, 周敦, 吕成堂, 等.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 38(1):81-82.
[3] 伊广坤.腰椎管狭窄症的CT分型及其对经皮内镜下减压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山东大学, 2016.
[4] 张沁昕.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龄腰椎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短期疗效.当代医学, 2016, 22(14):21-23.
[5] 吴晓东, 叶晓健, 王新伟, 等.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外科杂志, 2015, 13(2):75-77.
[6] 史本超.颈椎椎间孔韧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南方医科大学,2015.
[7] 张德辉, 朱显科, 左新成, 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龄腰椎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短期疗效.脊柱外科杂志, 2015,13(1):24-27.
[8] 张德辉, 李运芝, 张智慧, 等.椎间孔镜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 14(7):647-649.
[9] 李立钧, 周炜, 陆晴友, 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的初步报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12(4):501-503.
[10] 王靖鹏, 江伟, 楼肃亮.腰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 2017, 19(10):1866-1868.
[11] 李广松, 乔荣慧, 刘伟,等.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6):522-526.
[12] 何俊, 赵正旭, 林杭,等.椎间孔镜经后外侧椎间孔入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浙江医学, 2013(11):1052-1053.
[13] 曾顺福, 朱献忠, 尹志良.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疗效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 28(2):165-167.
[14] 吕召民, 饶文俊.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观察.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7,14(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