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

2018-01-15 22:07:02余怒
江南诗 2017年6期
关键词:刺蛾齿状榆树

第一次我在羊齿植物

的齿状叶片间舒展四肢,享受

还来得及的、没有哲学味儿的

欢愉。这是胸腹之间世俗哲学的欢愉。

我们,制造过多少幽灵,

以恐吓我们自己,利用

文学手段。不啻給自己找麻烦。

野外,白榆树上,刺蛾科

的绚丽,徒然富有表现力。

(选自本刊2017年第5期“江南风度”栏目)

卢辉品读:

余怒的诗代表着先锋诗人的诗歌走向:诗是靠“试错”思维决定一切的。由余怒为代表的不少先锋诗,他们的“灵光乍现”多半得益于他们的思维无论是“在场”还是“游离”都更喜于漫游空间、自由与死亡之境,这是由他(她)们“试错”思维所决定的。在我看来,“试错”的由来是在颠覆我们生活的“惯常”,改变思维的单一性,追求诗的密度。其实,诗的密度就是思维的密度,而思维的密度,则成了余怒的诗对大千世界“生息性”进行全方位复活。就拿余怒的《第一次》这首诗来说,当欢愉与享受短暂寄存于羊齿植物的齿状叶片间之时,诗人的“试错”设定一下子就把俗间的欢愉与享受拉回到哲学的“灰”境中进行比兑:“我们,制造过多少幽灵/以恐吓我们自己,利用/文学手段。不啻给自己找麻烦”。诗人就是这样把羊齿植物“试错”于俗间与哲学之间,到头来就为《第一次》赢得了“突破点”:“野外,白榆树上,刺蛾科/的绚丽,徒然富有表现力。”可见,俗间与哲学的“第一次”比兑,怎一个“徒然”了得?endprint

猜你喜欢
刺蛾齿状榆树
刺蛾遇刺
南昌茶区刺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辽宁柞园刺蛾种类调查
北方蚕业(2020年1期)2020-12-11 11:51:41
勘探老工人胡老六
扬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 14:23:10
老榆树下的等待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榆树盆景的制作与管理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14
Ⅱ型齿状突骨折的解剖影响因素的研究
河北医学(2017年12期)2017-12-28 02:53:55
齿状突游离小骨法医学鉴定1例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40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读写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