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敏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好的引路人,如何让小学生对英语学科充满幻想和热情,这是所有英语教师一直探索的课题之一,学生一旦喜欢上了英语,就会自觉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教师就要积极地在课堂上大胆地实践和创新。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教学;趣味教学
没有人一开始就会对一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多是在长期的接触和认识过程中渐渐有了情感上的变化,或是对过程中的某一点产生了注意,慢慢有了兴趣。学生对于学习也是一样,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这一方面,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则成了关键所在。
一、积极引导,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小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英语时,除了好奇之外,多少还会有些畏难心理,毕竟英语不同于我们的母语,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我们从会说话时就开始使用母语,又长期地在固定的语言情境中生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像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一样。而英语则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常用,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讲它是陌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这一磨合期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学生日后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的生成,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帮助学生轻松、畅快地渡过这一时期,为今后学生学习英语打好信心仗。教师首先就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面对新出现的英语学科,他们一定既期待又有些恐慌,教师在上第一节英语课时,不要急于直接传授英语知识,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先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缓解一下学生初上英语课的紧张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随后讲一讲现实生活中英语有哪些用处,学好英语有哪些优势,让学生知道英语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学好英语更是一件受益匪浅的事情。
二、小组教学,使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发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教学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对于哪一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教育者们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哪一种方法和形式都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都各有千秋,而教师真正要采用哪种教学形式和方法,这取决于对教材和对学生双重研究下得出的结论。我们以往在教室安排学生的座位时,通常采用田秧式的模式,两台在最前面,下面的学生的桌椅成方块式整齐排列,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控全班的局面,面对全班上课。但这种模式过于死板,教师不容易活跃课堂氛围,学生比较拘谨。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把每一名学生都划分到一个小组中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一种归属感,形成小组凝聚力。在课堂活动中以一个小组为团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然后回答,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为自己的看法进行辩论,同组内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答案也就越来越完整了。讨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发现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3A Unit 4“My family”这一单元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用英语怎么说,会读、会认、会写家庭成员的英语单词。最后让学生能够对家庭成员进行简单的介绍。这一课如果单单让教师来讲,未免有些枯燥,但是如果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先组织小组间单词会读会认的小比赛,看哪组学生记得又快又准,即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会在小组的凝聚力下跟着学。这样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神经,大家必然積极性高,你争我赶地学习,学生认真投入,课堂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很多。在解决了单词基础知识后,教师再一次组织课堂活动,让小组成员间进行各自家庭成员的简单介绍,一个用英语介绍,另一名组员进行翻译,其他组员在旁监督看是否有错误,每一个人都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对自己所做的任务负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分析能力,在相互监督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意识,教师注意在一旁的引导工作,合理地分配活动时间,活动过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体系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比理科而言,英语学科本身也更具有趣味性,通过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学生可以探索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本身就是十分快乐的“旅途”。加之教师在教学时积极探索,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组织课堂学习,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鼓励学生不断创新,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向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新兰.简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趣味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5(42).
[2]万丹.趣味性教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7).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