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下皮层中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以缓解慢性炎症痛

2018-01-12 03:33:51Yue,刘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脑源兴奋性皮层

内侧前额叶皮质 (mPFC) 包括边缘下皮层 (IL) 和前边缘皮层 (PL),参与痛觉信息传递。在慢性痛状态下,mPFC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表现为树突长度减少和细胞兴奋性降低。mPFC的功能失调,参与慢性痛的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慢性痛时,mPFC功能失调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调控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及突触可塑性,参与神经元新生和存活,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目的在于:探讨IL和PL中BDNF在慢性炎症痛中的作用。方法:(1)大鼠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 (CFA),建立慢性炎症痛模型。(2)采用ELISA方法检测BDNF含量。(3)通过核团埋置套管的方法,将BDNF注射到特定脑区,观察BDNF对痛行为的影响。结果:(1)CFA造模后3天,IL中BDNF含量降低,PL中BDNF含量不变。提示IL和PL在慢性痛中的作用不同。(2)CFA造模后3-6天,双侧IL给予BDNF缓解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并且加速慢性炎症痛的恢复。(3)CFA造模后3天,IL给予BDNF可以明显提高神经元中c-fos的表达,提示BDNF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结论:慢性痛的状态下,IL中BDNF含量降低。IL中外源性给予BDNF可以缓解炎症痛,促进慢性痛的恢复。

猜你喜欢
脑源兴奋性皮层
赵经纬教授团队成果揭示生长分化因子11抑制p21延缓兴奋性神经元衰老和脑衰老并改善认知老年化新机制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益气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海马区神经再生及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分析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39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减轻宫内窘迫诱发的新生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保护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路的抑制介导孕期摄食限制所致的雄性子代大鼠海马发育损伤
蔗糖铁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