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给它披上了一缕神秘的面纱。说到香格里拉,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它那绮丽的自然风光,多彩而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但你可曾想到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一批批建设者为了发掘这些地下宝藏在这里辛勤地劳作。
2016年5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十四冶”)经过严格评审和筛选,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在香格里拉这个“人间仙境”的辛勤工作。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中,来到香格里拉普朗铜矿项目已经一年多了,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辛酸苦辣,也收获了欢声笑语,有过痛苦,也有过欢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我们没有叫苦、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快速适应了香格里拉高寒地区的工作环境,大家相互鼓励,抱成一团,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项目工作中……”测量员李卓宸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普朗铜矿项目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北东都,矿山距香格里拉县城72公里,是中国铜业公司和云南铜业集团近年来投资最大的资源类项目,也是国务院国资委挂了号的铜矿采选重点工程,同时也是云南省迪庆州迄今为止最大的工业项目。尾矿库位于距普朗选矿厂直线距离约20公里的格咱河西岸,尾矿库两岸山脊线之间的宽度1.8至2.0公里,标高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尾矿库设施工程主要包括初期坝及排渗设施后期坝、排洪设施、回水系统、库区防渗设施、截渗坝及渗水和地下水收集施工。
项目主要内容为尾矿库建设工程,参与建设的人员较少且施工点分散,缺乏完善的生活设施,交通通讯不通畅,自来水无法供给到项目部,这一切都给施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项目部组建初期,每当下雨的时候,项目部员工的生活用水就会变得十分浑浊,吃饭时他们戏称今天又能喝到“雀巢咖啡”了。每天从施工现场回到项目宿舍里,个个灰头土脸,一脸疲惫,项目上没有热水器,没有盥洗室和淋浴间,睡觉前只能敷衍着用泥巴水来洗漱一下,结果越洗泥越多。直到实在忍无可忍、自己都嫌弃自己的时候,才会抽空去县城里洗个澡,于是上县城洗澡也就成了让他们最为期待的一件事,似乎成了一种奢求。每隔十天半个月去一趟香格里拉县城,只要不耽误工作时间每次都要在池子里多泡上一会儿。
普朗铜矿
由于项目地理位置太偏远,不通网络,没有信号,很多时候不能及时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他们长时间在寂寞中生活和工作着。李卓宸内心不无感慨但却平静地说:“每一次进到香格里拉县城,总是想着第一个电话打给家里那双还在牵挂着自己、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父母,就想听听父母嘘寒问暖的唠叨。每每这个时刻总是久久不能自已,恨不能立刻回去看看父母。但自己知道,现在的我还年轻,更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努力,去拼搏,去充实自己,去提升自己,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父母。”他们似乎每天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对工作的责任心、领导的嘱咐、远方亲人的牵挂和关怀,以及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使他们感到并没有生活在世外桃源。
项目地处高寒山区,入冬时间较早,由于建设的需要和矿山工程的特殊性,这个项目面临工期紧张的巨大压力。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绝大多数员工都没有休息日,甚至几个月都不回家一趟,他们坚守岗位,默默付出。在前期的测量工作中,项目部员工杨利刚、朱兴仁、蒋文祥、李卓宸在4天的时间内用双脚征服了6座大山,完成了施工区域内所有原始地形地貌的测量以及数据的处理;在防渗工程土石方开挖后的地形复测工作中,同样是他们,除要带齐必备的测量设备外,还必须携带重达40公斤的梯子,遇到无法爬上的陡坡就架梯攀爬,在大量倒伏树木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艰难前行,完成了防渗工程4270个测量点的测量,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高原上的天气变化无常,一日内三晴三阴是常有的事,前一分钟还烈日当头,下一秒就是瓢泼大雨。由于在野外进行测量,遇到大雨根本无处躲避,被大雨淋个全身湿透更是家常便饭。可为了工程能顺利完成,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声怨言。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苦战在施工现场第一线,风吹雨淋日晒,皮肤一层又一层地褪去,衣服一次又一次地打湿,晾干,再打湿,再晾干。朝九晚五的常规作息时间早已被他们丢到九霄云外。
进入冬季雨雪天气以后,气温常降至零下10多度,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这一群常年生活在“四季如春”气候环境下的南方汉子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该项目的附属工程共有六个单项工程,它们分布在海拔3280米至3480米的山坡上。当尾矿库附属工程进入关键的施工期时,项目部员工每天都要辗转奔波在不同的作业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今年1月,项目部所在地普降大雪,项目部员工方燕福、和雨江顾不上刺骨的寒风和大雪后道路的泥泞湿滑,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2月的香格里拉室外温度接近零度,大家都还穿着厚厚的冬装,但项目部执行经理朱文涛为了准确掌握与六冶施工接缝处防渗膜有无渗水,毅然脱去外衣外裤,双脚站立在冰冷的水中聚精会神地仔细探查接缝,全然没有顾及早已冻僵的手脚。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已经成为项目部工作的常态。
一年前,当这十余名青年走进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香格里拉时,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工程对他们来说有那么大的挑战。在这里,有巨大的昼夜温差,有高强度的太阳辐射,有一日四季般的变化,有难以烧熟的饭菜,更有开工初期无路、无电、缺水的恶劣施工环境;在这里,他们体力消耗极大,每一个动作都要付出比平原艰难十倍甚至更大的努力,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他们迎难而上的决心与步伐。普朗铜矿项目静静地藏在深山之中,尽管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工程,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群建设者的存在,但来到这里的建设者都默默地为工程建设作着自己的贡献。朱文涛说:“项目部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和成长,有泪、有笑,有苦、有乐,有悲、有喜。在香格里拉的大山里留下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汗水,同时也有我们的欢声和笑语。”普朗铜矿指挥部张贴着这样一条标语:“海拔高不如志气高,缺氧气不能缺勇气”。这条标语既是这群十四冶汉子生活工作的真实写照,又充分地体现了建设者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