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或许会在第一时间里想到祈福之举是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迷信部分。然而翻开中国历史记载,与之相关的做法几乎难以看见。相反,这样耗费财力来为自己求得心理慰藉的做法,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却是源远流长。
今天已在全球盛行的水池撒币祈福行为,罗马帝国时代即已开始出现。无论是罗马人还是邻近的另一大民族凯尔特人,都相信井水里有神秘力量,由神灵守护,而这些神灵就住在水中。如果神灵愿意,人们在井水前大声说话就可以召唤他们。并且,凡是想要祈求井中神灵的祝福,就得有所付出。于是,人们会将硬币或者其他有价值的物品投入井中,希望神灵可以保护他们,让他们愿望成真。因此,我们今天依然能看到公元2世纪的著名学者普林尼在他的书中提到的水池里有大量民众许愿时投入的硬币。
罗马人当年撒币祈福的地方即今天的罗马特雷维喷泉许愿池,往许愿池扔硬币迅速成为了全世界游客都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负责管理市政的人员每天早晨要清理池子,花半个小时将昨天的硬币吸走,一年下来足够80~90万欧元。去年夏天,罗马许愿池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维修,为了不耽误游客扔硬币许愿,特意在旁边加设了一个小池子。而在伦敦和巴黎,一些公园里没什么名气的喷泉,同样能看见池子里的硬币。
而即便是在没有如此盛景的欧美其他地区,向着公园、城市里的水池撒币许愿也一样盛行。例如英国媒体做过调查,英国人一年要往水池里扔掉300万英镑。而大量蜂拥至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游客也纷纷向著名的温泉——牵牛花池投币,结果,这些游客投掷的硬币多到影响水循环,使水温变低,滋生了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将原本是蓝灰色的牵牛花池变成了黄绿色。
将硬币投入水中来祈福的行为具体在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已经不可考。上世纪的80年代前,整个中国都不富裕,民间也不兴搞“封建迷信”那一套,胡乱撒钱的民俗显然没有泛滥的可能。后来,随着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向景点和水池撒币的行为也开始流行起来。西方文化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全民可支配财产的上升,让区区一点小钱不再显得那么必不可少。在90年代,就有很多虔诚的游客向绍兴鲁迅故居的一只缸里扔硬币。他们并不将鲁迅奉为神明,却依然舍得将钱币投入鲁迅家的一只咸菜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