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川油田贺庄区块综合调整方案研究

2018-01-10 11:19:49马江波薛小宝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陕西延安717400
化工管理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井次本区井网

马江波 薛小宝(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陕西 延安 717400)

杏子川油田化子坪贺庄区位于安塞县化子坪乡两侧的贺庄区内。构造位置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域构造简单,为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构造,倾角大约为0.7度。

研究区主要生产层位包括长612、长621、长622三个小层,叠合面积18.29km2,长621小层长612和长622小层含油面积较大,为主力开发层位,目前含水率已达到70%以上,为高含水开采,采油速度偏低,油田地质储量为492.27万吨,采出程度仅6.6%,因此对其进行综合调整势在必行。

1 开发历程

贺庄区块2000年首钻化37井,投产长6层,至2004年陆续钻井40余口,之后开始规模性的产能建设,2012年开始大规模的注水开发,截至2015年8月底,共有油水井305口,累计产液99.63×104m3,累计产油32.54×104t,累计注水67.11×104m3。现年产油能力3.23万吨左右。

目前共有采油井243口(其中开井195口、关停48口),注水井62口(其中合注井44口、分注井18口)。平均单井日产液量1.6m3,日产油量0.4t,综合含水率70%,平均单井日注水量7.98m3,平均油压5.16Mpa,平均套压4.35Mpa。截止到2015年8月底本区累计注采比0.67,存水率8.6%,水驱指数0.18,地下亏空体积32.52×104方。地质储量492.27×104吨,采出程度为6.6%。

2 存在问题

2.1 注采井网不完善

化子坪贺庄区开发历史较长,并采用滚动式开发,井网形式不太统一。早期井网形式为不规则面积注水,边长180-300m之间,平均240m,分布在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化子坪贺庄调整前的井网划分为62个注采井组,采用多点滚动式开发,井网不完善,有较多井在非注水区域局部井网不规则,井距大小不一。

本区目前共有油井243口,按照反九点井网应该部署81口注水井,目前实际只有注水井62口,完善率仅有76%。

2.2 注采对应率差

化子坪贺庄区共有注水井62口,实际受益油井138口,占生产井总井数的57%。通过前面的水驱控制程度分析,本区水驱控制程度差,一向控制的占比较高。

2.3 注水见效程度低

化子坪贺庄调整前的井网划分了61个注采井组,有部分井在非注水区域,见效井组41个,见效率为80%。其中产液量上升的井组有28个,含水率下降的井组有24个,产油量上升的井组有18个,增幅较大的井主要集中贺庄东北区和西南区在以2014年8月产量和2015年8月产量进行对比,最大日增油0.83吨,最小日增油0.008吨,大多属微弱见效。

2.4 动态监测体系不健全

贺庄油区从2000年开发第一口井,到现在建成243口油井、年产3.23万吨生产规模,但是动态监测体系还没有健全,区块开发至今,地层压力测试、压力恢复测试、产出剖面等测试甚少。

3 综合调整方案

3.1 注采井网

3.1.1 标准井网

本区为不规则面积注水,本次以正六边形反七点井网为标准井网,边长约240m。

3.1.2 完善原则

(1)以标准井网为主要参数标准确定油水井别;

(2)目前已投注的注水井原则上井别不变;

(3)尽可能多的形成以注水井为中心的面积注水井网;

(4)在研究区边界,尽可能以油井作为注采井网边界,以提高注水效率;

(5)对于油层厚度大但井组不完善的区域,根据标准井网适当新钻一些油井或者注水井。

3.1.3 井网完善方案

化子坪贺庄调整前的井网划分了61个注采井组,有部分井在非注水区域,调整后目前有74个注采井组,转注19口油井为注水井。

3.2 注采关系完善

3.2.1 有采无注型

结合地质资料和生产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本区有采无注型的井组有19个,需要补孔的注水井有19口。

3.2.2 有注无采型

结合地质资料和生产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本区有注无采型的井组有4个,需要措施的油井有5口,其中需要补孔的油井2口、需要恢复到以前射孔段的有1口,需要改层的2口。

3.2.3 转注油井完善井网

为了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平面矛盾,根据调整后的井网,计划转注油井19口,其中目前正常生产井15口、关停井2口,未投产2口,分注的井有16口,见表6-3。通过对这些井组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可以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

4 动态监测调整方案

4.1 方案

定点测压7井次:长2层测1井次、长6层测井6次

油井压恢7井次:长2层测1井次、长6层测井6次

4.2 剖面测试

4.2.1 方案

吸水剖面监测3井次:长2层测井1次,长6层测井2次

产液剖面监测4井次:长2层测井1次,长6层测井3次

5 结语

杏子川油田历经十几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层间矛盾日益突出,含水上升快,综合调整工作势在必行。油田剩余油分布不均匀,在平面上,断层附近、油井间、井网控制及物性相对较差区域剩余油分布相对富集;纵向上,主力层产出量大,但同时也是剩余油富集区。经过综合调整后,注采对应率提高,水驱控制储量增大,提高油田开发的最终采收率。

[1]金海英.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油田注水开发综合管理.(美)萨塔尔(Satter,A)著;王寿平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1

[3]低渗油田开发技术与管理/郝世彦等编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7

[4]油水井动态分析实例解析/宋成立,王晓翠主编.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11

猜你喜欢
井次本区井网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新生代(2019年9期)2019-11-14 08:30:17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对如何降低油井维护性作业井次的几点方法
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排距研究
大港采油一厂合理优化举升参数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G9区块井网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