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44孙红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精神障碍酒精

孙红艳

(江苏省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中医神志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分析

孙红艳

(江苏省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中医神志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研究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江苏省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中医神志病科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沟通组(n=25)。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沟通组患者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其SAS评分及自我和谐状态的评分。结果: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其自我和谐状态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沟通组患者的SAS评分及其自我和谐状态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改善其焦虑情绪及自我和谐的状态。

治疗性沟通;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自我和谐;焦虑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是指患者由于长期或大量饮酒对其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其出现四肢和躯干震颤、共济失调、情绪急躁等一系列症状的精神疾病。该病患者的病情可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该病患者在饮酒后可出现强烈的兴奋性和攻击行为,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幻觉(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1]。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研究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江苏省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中医神志病科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这5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且其均自愿参加本研究[2]。将这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沟通组(n=25)。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2例;其年龄在31~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2±3.81)岁;其病程在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65±1.04)年。在沟通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例;其年龄在29~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8±3.76)岁;其病程在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35±1.0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方法是: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作机制、危害性及临床表现等,在饮食、用药、出院后的恢复等方面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3]。在此基础上,采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沟通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时间安排。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采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其进行护理,2次/周,均在晚餐后18:00至20:00之间进行,每次进行护理的时间为30 min左右,共开展7次[4]。2)实施方法。(1)在患者入院后的24 h内,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其病情、疾病史、家庭情况、个性特点、饮酒情况和戒酒的意向等。(2)向患者详细介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使其充分认识自身所患的疾病,扭转其对疾病的错误认识,缓解其对治疗和护理的对立情绪。(3)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用温和的语言鼓励和安慰患者,用心体会其内心世界,并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帮助其解决心理障碍。关注患者对饮酒和戒酒的认识,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从内心上降低或消除其对酒精的依赖性。(4)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对酒精既有精神依赖又有生理依赖,其在突然戒酒后会出现戒断反应,轻者可出现心动过速、出汗、震颤等症状,重者可出现震颤性谵妄、昏迷等。因此,应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戒断反应,并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仔细询问其生理及心理感受。对于戒断反应严重的患者,应及时通知医生对其进行处理。(5)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家属适应患者的行为,鼓励患者家属定期到医院探望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和理解,从而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其焦虑情绪的变化情况。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焦虑情绪越严重。用自制的《自我和谐状态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其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指人在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中,其自我概念和自我现实的体验达到良好的协调统一)状态。此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三项指标。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自我和谐的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 沟通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分,±s)

分组 例数 接受护理前 接受护理后 P值对照组 25 59.17±6.46 50.72±5.85 <0.05沟通组 25 58.97±6.13 41.66±4.95 <0.05 P值 >0.05 <0.05

2.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和谐状态评分的比较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和谐状态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沟通组患者自我和谐状态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和谐评状态分的比较(分,±s)

表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和谐评状态分的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相比,P<0.05。

分组 时间 例数 自我与经验不和谐 自我的灵活性 自我的刻板性 自我和谐状态的评分沟通组接受护理前 25 51.56±9.52 45.22±6.72 29.72±4.95 126.27±13.95接受护理后 25 44.79±4.91 40.19±6.73 19.61±4.57 102.69±11.72*P值 <0.05 <0.05 <0.05 <0.05对照组接受护理前 25 50.42±8.31 43.74±6.16 30.58±4.35 124.24±12.16接受护理后 25 49.74±6.04 44.81±4.81 22.27±3.92 116.79±9.23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满足其内心需求,解决其目前最迫切的心理问题。临床研究表明,采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分层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改善其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5-6]。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改善其焦虑情绪及自我和谐的状态。

[1]王伟,张撰荣,冯合星,等.催眠疗法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11):6-7,22.

[2]关雅娜,朱瑞杰.治疗性沟通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负性情绪及自我和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9):2365-2367.

[3]张帆,鲍建军,康建华.团体心理治疗对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22(5):3 11-314.

[4]时文芳.对行封闭式戒酒治疗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68-69.

[5]史桂芹,周忠莲.行为转变干预模式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0):114-116.

[6]华彩霞,季绍珍,马平都,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应对方式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4):212-214.

R473

]B

]2095-7629-(2017)21-0243-02

孙红艳,女,1981年5月出生,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精神障碍酒精
SBAR沟通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基层中医药(2022年2期)2022-07-22 07:39:12
75%医用酒精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跟踪导练(一)(2)
酒精除臭
酒精脾气等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你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吗?
文苑(2015年11期)2015-11-09 11:20:33